评酒会简介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是轻工业部于1979年8月在大连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后,为了继承发扬名酒的传统,轻工业部组织了茅台、汾酒两个科研试点,科学地总结了名酒传统生产工艺,去粗取精,不仅使名酒生产技术大大提高,而且起到了整个白酒的科技进步、产量增长、质量提高的大推动作用。
第三届评酒会的前一年底,轻工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名酒会议。调查了解了各名酒厂的生产质量情况和发展动向,交流了经验,为评酒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全国优质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香型日渐明显,度酒初露端倪。名优酒身价日渐抬升,各地质优夺牌呼声日趋激烈。在这个基础上各省市自治区选拔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露酒共313个品种。
参加这次评酒会的评酒员共65人。其中白酒 22人,黄酒15人,啤酒
13人,葡萄酒及果露酒15人。除少数部分是特聘外,绝大部分是经考核聘请。
这次评酒分为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及果露酒四大类四个组进行。凡参加评比的样品一律采取密码编号,分型评比。根据样品的多少,决定编组评比次数,少的一组决赛,超过六个的要进行初评、复评、终评。
同一省的酒不见面。上届名酒不初评,由复评开始作为种子选手分编在各小组内。
——白酒评比根据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发酵剂分别编组。
评分办法是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30分)格(即风格占15分)四项记分,总计满分为100分。
这次评酒会还确定了白酒香型的风格特点,统一了打分标准。
经过评比选拔,由评酒委员会推荐,轻工业部审定,第三届评酒会共评出全国名酒18种,优质酒47种。
评酒会主持专家:周恒刚、耿兆林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评酒办法
(草案)
一总则
1、本办法(草案)系根据轻工业部(79)轻食字第11号“关于举办全国评酒的通知”精神,供做
1979年全国酒类评比使用。
2、本办法(草案)于6月1日前由各省、市、自治区轻工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埃修改后即正式做为今年全国酒类评比的办法。
二全国评酒委员会
1、全国评酒委员会在轻工业部领导下,进行本届全国评酒工作。
2、全国评酒委员会由各省、市、自治区轻工主管部门推荐人选、经考核后,由轻工业部聘请的正式全国评酒委员、轻工业部根据情况特聘的全国评酒委员及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负责同志组成。
3、全国评酒委员会负责审核、认许参加全国评酒的产品资格;负责对全国评酒产品理化成分、卫生条件的抽查及验究负责各酒类的品评;负责提出在评酒中的各项建议及意见负责提出获得金质奖、银质奖产品的建议。
4、全国评酒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负责同志担任。
5、全国评酒委员会分四组进行全国酒类评比。
(1)白酒组12-18名
(2)黄酒组 10- 15名
(3)啤酒组 10一15名
(4)葡萄酒及果露酒组12-18名。
6、全国评酒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及评酒时的具体事务工作由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负责聘请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
7、全国评酒委员于全国酒类评比工作中只负责酒的品评酒的理化成份、卫生条件由各省、市、自治区的轻工业(酿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检验。
8、全国评酒委员在轻工业部组织领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评出的全国名酒、优质酒的质量进行检查参加酒的有关会议的质量品评,以了解酒类质量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有权向生产酒类产品的企业、主管部门提出有关提高、改进质量的建议。
三参加全国评酒的产品
1、必须年出厂销售量在五十吨以上(啤酒在一千吨以上),且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有牌号的正式产品(散装酒为纳入正式国家生产计划及销售计划的产品)。
2、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各级产品标准[啤酒符合部颁标准(试行)
QB3-4-77]。且产率要达到本企业同类(同原材料、同工艺、同设备)产品产量的30%以上。
3、必须由本省、市、自治区轻工业(酿酒)主管部门正式组织评比,而后推选出的产品。
4、必须经本省、市、自治区轻工业(酿酒)主管部门主持,会同卫生、商业(外贸)部门,由商业(外贸)仓库中,取出具有代表性未逾保存期的商品,且加盖工业、卫生、外贸部门的共同印章封条,方可做为参
加全国评酒的正式酒样。
5、各省、市、自治区推选的酒类产品除必须符合上述条件外,且应上报产品小传及产品统计表(附后),以说明酒的类别及类型。经审核不符规定要求者,则取消其参加全国评酒的资格。
6、参加全国评比的酒类,各省、市、自治区要分类别及类型进行推选和寄送。
(1)白酒类别:分酱香、浓香、清香、谷(米)香、其他香型等类型,且包括不同原材料、不同工艺、不同糖化发酵剂的液态法白酒、低度白酒、普通白酒,l-4种。按规定寄送各种8瓶参加评比。凡推选的白酒均不能是调入人工芳香的产品。
(2)黄酒类别:分甜、半甜、干、其他型等类型,且包括机械化生产的黄酒、普通黄酒,l-2种(浙江、江苏、福建等省3-4种)。按规定寄送每种8瓶(无瓶装可以寄送最小坛装酒3-4坛)参加评比。
(
3)啤酒类别:分黑、黄(10度以下,11度--12度,14度以上)、其他等类型,包括采用缩短酒令、酶法糖化、连续发酵、立式大罐等新技术的啤酒,l-3种(黑龙江、辽宁、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3-5种)。按规定每种寄送24瓶参加评比。
(4)葡萄酒类别分子白、半甜白、甜白、于红、半甜红、甜红、山葡萄、香按、汽酒、味美思、白兰地及加香葡萄酒等类型,l-3种。按规定每种寄送8瓶(带汽酒12瓶)参加评比。
(5)果露酒类别:按果酒(发酵或半发酵)、露酒[配制酒、蒸馏酒(包括威士忌、俄得克、兰姆、金酒等)]、其他等类型,l-3种。按规定每种寄送8瓶(带汽酒12瓶)参加评比。
四 全国评酒规则
1、各酒类分类别、类型进行评比。
2、酒样密码编号。
3、百分制评分。
4、顺位品评法。
5、淘汰制评选:
(l)初评评选出具备参加全国名酒、优质酒评比资格的产品。
(2)复评评选出全国名酒、优质酒的产品。
(3)总评;评选出全国名酒的产品。
6、对上届已评出的名酒,不需经各省、市、自治区轻工业(酿酒)主管部门推选上报;可直接参加全国评酒的复评。样品征集与寄送的要求,相同于这次各地所推选的酒类产品规定。
7、正式评酒前先进行2-3次标准样酒的试评,以求相互评分、评语的接近。
8、评酒室要求安静、清洁,根据条件可采取单间方式或分组大室方式。
9、评酒台要求照明良好,无直射阳光,且台面上垫衬白色桌布。
10、评酒杯普遍采用高脚卵型玻璃杯香校、汽酒采用高脚新月型玻璃杯,啤酒采用250毫升放口圆柱型玻璃杯。
11、包装装磺暂不做评比内容,只进行评议。对有的产品存在严重包装装横问题,提出意见限期改进提高,并为下届评酒会提供参考意见。
12、各酒类评比的要求:
(l)白酒:样酒同温、同量、同杯型。不统一调酒度,只对低度酒说明。每日评样尽量不超过24个。
(2)黄酒:样酒同温、同量、同杯型。不统一调酒度,经品评后必要时可在相同条件下加温再评。
(3)啤酒样酒去掉商标编号、按部颁标准啤酒试验方法QB3-4-77规定,试样必须在15℃以下保温1小时以上。干评酒现场开瓶,同温、同量、同杯型、同注酒方法,进行品评;另每种酒同时集中,准备好酒杯,现场开瓶,同样注酒法立刻从距离杯口约3毫米处注入啤酒200毫升左右,以观察泡沫。
(4)葡萄酒及果露酒:样酒同温、同量、同坏型。果露酒类力求归纳同类型同品评。某些酒如威士忌并根据特性于相同条件下可兑入矿泉水再评。
五全国评酒委员的考核法
1、除由轻工业部特聘的全国评酒委员外;各省、市、自治区轻工业部门所推荐的评酒委员人选均应通过考核,经轻工业部聘后方为全国评酒委员。
2、全国评酒委员人选的考核,分酒类业务知识与评酒能力两方面。
3、酒类业务知识考核,按推荐参加品评的酒类分别解答:
(l)本酒类风味类型的区分;
(2)本酒类优质与一般的区别;
(3)本酒类的特点与性质。
4、酒类评比能力考核,样品密码编号经三轮测验,前二轮为基础评比能力,后一轮为评酒能力,并按推荐参加品评的酒类分别试测。
六 对全国评酒委员的要求与应注意事项
1、要求:
(l)全国评酒委员对全国酒类评比负责,切实代表不同爱好消费者的要求,不以个人爱好进行评酒;
(2)全国评酒委员应大公无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代表推荐的省、市、自治区及本单位。
(3)全国评酒委员必须对所评酒有较熟的品评能力和品评经验,并对所评酒类有严密的确切性及较高的再现性。
2、注意:
(l)评酒中应各自独立品评,不得互议、互讲、互看评比内容与结果;
(2)评酒中不得吸烟,不得带入芳香的良品、化妆品、用具等;
(3)评酒中不得有大的饮、漱声和拿、放杯声;
(4)评酒中除由工作人员简介情况外不得询问所评酒的任何详尽情况;
(5)评酒期间不得食人刺激性强及影响评酒效果的食品;
(6)评酒期间不准进入样酒工作室及询问评比的结果;
(7)评酒期间应尽量休息好,不做个人会外活动,一般不接待来访人员,不吐露酒类评比的情况;
(8)评酒期间只能评酒不得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