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upload=4]

喜欢的朋友自选。全是新酒
遵义产酒历史悠久,上可溯至旧石器时代,出现蒸馏酒在元、明之际,文献载有今云南、贵州两地的烧酒办法:“一切不正之酒”经蒸馏“可得三分之一好酒”。 十六世纪后期,遵义历经了“平藩战争”,结束了土司统治。战争结束后,不少内地官兵就在这里落户入籍,贵州小曲酒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创酿董酒的程氏,祖籍江西,入黔落籍至今十五代人,推算当是平播战争前后而来。至清康熙初年,仅董公寺到高坪不到十公里的地段,就有酿酒作坊十几家,在董公寺、刘家坝就有五、六家,在这些酿酒作坊中,要数连续几代以酿酒为生的程氏酒坊所酿小曲酒最为出色。 程氏经历数代酿酒之后,1927年程氏后人程明坤,历经数年的努力,收集民间有关酿酒、制曲配方进行研究,加以改进,最后形成制小曲的“百草单”;制大曲的“产香单”。在制小曲的“百草单”和制大曲的“产香单”中,芳香类药群为主,补气、补血、滋阴类药群为辅,形成的酸、酯、醇、酚、醛等微量成分达100多种,不仅丰富了董酒的内涵,还使酒体具有综合性保健功能形成了“窖酒”全套酿造工艺,酒质独具一格,很快成为遵义名产,人称“程家窖酒”又称“董公寺窖酒”。
1942年,在一次宴会上,时任高坪区区长的伍朝华提议给窖酒取个名字,在场之人无不赞同。伍说:“茅村出茅酒,董公寺出董酒,就取名叫‘董酒’吧!”程明坤欣然同意。 1957年,当地政府决定恢复这一传统名产,由遵义酒精厂担任试制任务,酒精厂派出人员在原程氏小作坊基础上修灶建窖,恢复生产。市财政局首次投资二千元,用以购买高梁,支付人工费用等项。技术上仍启用程明坤,当年试产一次成功。酒样送上级鉴定,质量得到肯定,国务院总理办公室认定“色、香、味均佳,建议当地政府予以恢复发展”。董酒从此获得新生。
至今为止,董酒生产工艺和配方连续三次被定为国家秘密技术,可参观、不拍照、不介绍,保密期限为长期。
[ 此帖被cdzgt在2012-02-01 14:0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