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 | 勋章中心 | 精华主题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今日:29 | 昨日:273 | 最高日:31964 | 主题:326795 | 帖子:2437469 | 会员:234655| 新会员:adanvrooma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主题 : 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快速增长 标价混乱真伪难分

等级:中级社员
权限:正式社员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560 分
淘酒币: 2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876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14
最后登录: 2013-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16:43

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快速增长 标价混乱真伪难分

分享到:0
新华网沈阳10月16日电(记者陈梦阳、初杭)记者从在沈阳举行的2011全国秋季糖酒交易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进口葡萄酒量持续增长,从事进口葡萄酒贸易的企业成长迅速,但是部分进口葡萄酒标价混乱、真伪难分的情况也饱受非议。一些进口商认为,目前我国进口葡萄酒业繁荣背后暗藏着虚火。

葡萄酒进口快速增长

巴黎之花国际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运平是在中国最早经营进口葡萄酒生意的商人之一,他觉得1997年-1998年时中国的红酒热潮又回来了。“当时全国有近万家企业忙着做进口红酒,后来倒闭了大部分。现在情况相似,大家又一窝蜂涌上来。”

两年来,全国最大的食品酒类交易会全国糖酒会上,国际葡萄展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1全国糖酒会上,国际葡萄酒展区已达到创纪录的1.4万平方米。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国产葡萄酒产量达50.1万千升;而据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份我国进口瓶装葡萄酒总量达17.02万千升。这意味着2011年上半年,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已经悄悄占据了近1/4的市场份额。

ASC精品酒业公司公共关系总经理龚国亮认为,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和巨大的葡萄酒消费潜力是进口葡萄酒业这两年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进口葡萄酒价不符实

全国秋季糖酒会期间,南京某进口酒业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原价在40-50元,而市场上的售价可以达到200-300元。另一家厦门的贸易公司负责人表示,进口红酒只要加个木盒包装,马上身价倍增。

武运平说,不少进口商的葡萄酒标价虚高。“进口葡萄酒按照合理的零售价来说利润不应该超过50%,但我国的一些进口商往往把价格提高数倍,导致葡萄酒性价比不高。”

据了解,进口葡萄酒造假严重已开始影响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假冒的进口葡萄酒在业内也并非新闻,从酒浆、酒瓶、标签、包装纸乃至包装盒,受到利益驱动的葡萄酒造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记者看到,在本届糖酒会期间,一些不法摊贩借机推销的正是价格不菲的高仿洋酒。

据吉林雪兰山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路军介绍,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撼动着进口葡萄酒的质量神话。他认为,在质量方面,国产葡萄酒正在迅速和国际接轨,然而价格却要比同质量的进口葡萄酒低很多。“进口葡萄酒目前要负担48.2%的综合关税,这也拉高了酒品价格。”他说。

需下决心治乱以维护行业长久发展

据业内人士介绍,葡萄酒其实存在着国际性的定价机制,主要是根据原料产地和产量决定。通常来说,专业的进口商会选择品质优良的葡萄酒,价格也公道。但目前国内进口商标价随意性过大,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惩罚措施。

武运平说,目前我国经营进口葡萄酒的企业可能已超过万家,但真正拥有专业知识和团队的进口商少之又少。他认为,进口商素质参差不齐是进口葡萄酒标价混乱的原因之一,“许多以前做其他贸易的企业,一拥而上做起红酒了”。

龚国亮认为,国内的消费者目前对于葡萄酒的认知程度不高,许多消费者仅仅根据包装是否精美来判断进口葡萄酒的价值,这也需要葡萄酒行业向公众大力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宣传力度。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加大对进口葡萄酒企业的规范、引导力度,逐步改变进口葡萄酒目前的混乱局面。此外,进口企业应当苦练专业内功,不可一味追求超高利润。进口葡萄酒业若长期不能形成合理定价机制、不能回归价值本位,红酒热终将又成一股虚火。

等级:中级社员
权限:正式社员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560 分
淘酒币: 2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876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14
最后登录: 2013-08-11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6 16:43

分享到:0
案件提示

●中国市场销售进口葡萄酒逾70%来源于走私

●偷逃50%税费走私红酒冲击合法葡萄酒进口

一人操纵3家公司,利用低报价格、伪报品名等多种手法,5年走私红酒8万瓶,总计涉嫌逃税2000余万元人民币。今天,北京海关向《法制日报》记者独家披露了该关近日查获的一起特大红酒走私案。

红酒进口“高烧”不退

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日渐升温,从事进口红酒生意的公司也逐渐增多。而一份来自法国海关的2007年纪录显示,出口到中国的红酒数量远远超过了中国海关相应的进口纪录。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逾70%来源于走私。而业内人士也证实,受走私红酒的冲击,合法葡萄酒进口商根本无法做生意。

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北京海关的警觉,一场大规模的北京葡萄酒行业分布和消费特点调研随后展开。2010年5月,随着北京海关缉私局对进口高档葡萄酒风险分析及排查的不断深入,北京诚惠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涉嫌走私红酒情况渐渐浮出水面。

2010年5月27日,北京海关缉私警对诚惠盟公司展开立案侦查。

在侦查过程中,又有两家公司进入了缉私警的视线——佳泰公司和丰泰基业公司。经深究后,发现这两家公司也存在低报、伪报红酒进口价格的情况。经进一步核实,缉私警发现,上述三公司实际是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孙某就是幕后推手——实际责任人。

走私红酒水落石出

为防止嫌疑人逃跑,缉私警察迅速出击,前往孙某公司给其来了个措手不及,并在其公司起获了27枚虚假印章和假发票等,发现了制作假发票的电子模版等大量物证,并从公司邮箱、电脑硬盘和国内货代公司的邮箱内截获孙某直接从外商处购进的葡萄酒真实发票。

缉私警从孙某公司会计软件内留存的真实账册统计发现,孙某自2003年至今,前后利用3个公司大量进口红酒。经初核,2004年至2009年12月,孙某利用诚惠盟等3家公司,指使其员工孟某采取低报价格、伪报品名和伪报成交方式等手段从法国、英国、香港等地进口葡萄酒80余票,共计8万余瓶,总计涉嫌逃税2000余万元人民币,案值6000余万元人民币。

经审讯得知,孙授意其秘书孟某按其要求制作虚假发票,发票制好后交给他,由他在家中用虚假印章加盖后交给孟某,再由孟某联系报关进口。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在原始发票的基础上修改价格,而是重新制作虚假发票,根本不向海关申报高货值的红酒,只是申报放在外层的低货值的普通红酒。另据孙某交待,他本人在低报价格进口葡萄酒的过程中,低报部分的货款是通过其个人银行账户支付出去的。

红酒走私手法隐蔽

任何走私都是由高额的利润产生的,红酒同样不例外。按照国家规定,进口红葡萄酒需要缴纳14%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和10%的消费税,这意味着一瓶红酒过关后会增加近50%的税费成本。如果通过走私偷逃了这部分税费,进口红酒的暴利无疑成为走私者铤而走险的动力。

而暴利的背后,其走私手法更加隐蔽。北京海关缉私局杜增杰处长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一些走私者惯用的伎俩。如,将大宗葡萄酒分拆为多票申报,每票10余瓶,将本应申报为“一般贸易”的伪报为“货样广告品”。由于货样广告品贸易方式单票申报数量少、价值低,容易迷惑或蒙蔽海关人员的视线。但是根据市场规律,高价值高档葡萄酒基本不可能作为货样赠送。

走私者的另一个伎俩是,伪报品名,低报价格。将法国顶级高档红酒音译成不为人熟悉的红酒名称。如将拉菲翻译成“罗斯德古堡”、“费特古堡”,将拉图翻译成“莱拓古堡”,将玛歌翻译成“蒙格古堡”等等,进而低报价格走私入境。

此外,利用藏匿方式走私入境。直接将高货值的高档酒申报为低货值的普通酒,并要求外商装箱发货前将少量低货值普通酒放在上层用于掩人耳目,将大量高货值的名酒放在下面,再将低货值红酒稍稍高报价格,企图让海关审单关员相信申报价格的真实性,以逃避海关查验。

案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国人对于葡萄酒的钟情古已有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养成,让我国的葡萄酒进口迅猛增长。此外,在中国,高档红酒是礼品市场的宠儿,收藏“拉菲”、喝“拉菲”似乎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种种因素迭加,让走私分子嗅到了“暴利”的味道。

进口葡萄酒消费是一个潜力巨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为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走私葡萄酒不仅会破坏正常的贸易秩序,打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会让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内葡萄酒产业面临窘迫境地。有关方面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遏制葡萄酒走私的疯狂势头。

(法制网——法制日报)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业白酒老酒收藏投资交易网站) » 淘酒交流
淘酒-河南省老酒收藏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主办 社区信箱:taojiu@163.com 常年法律顾问:张羽律师
豫ICP备17007660号-1 豫公网安备41080002000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