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 | 勋章中心 | 精华主题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今日:29 | 昨日:273 | 最高日:31964 | 主题:326795 | 帖子:2437469 | 会员:234655| 新会员:adanvrooma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主题 : “白酒金三角”实地调查:繁华景象难掩下滑隐忧
微醺的岁月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4 分
贡献值: 162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154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2-10-10
最后登录: 2013-09-29
楼主  发表于: 2013-03-28 16:43

“白酒金三角”实地调查:繁华景象难掩下滑隐忧

分享到:0
“白酒金三角”实地调查:繁华景象难掩下滑隐忧
     每日经济新闻  2013-03-27
贵州茅台(600519,SH)从去年高点266元跌至近期的164元,市值蒸发1060亿元;
洋河股份(002304,SZ)从156元跌至65.28元,市值蒸发979.77亿元,股价惨遭腰斩;
酒 鬼酒(000799,SZ)从61.45元跌至23.79元,市值蒸发122.39亿元,股价跌幅更大!
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利空,在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阴影的影响下,一方面终端市场高端白酒量价齐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重要白酒公司股价惨遭腰斩,屡创新低。
需求在萎缩,供给却持续增加。以全国28家主要白酒企业,以及很有代表性的四川地区、贵州地区2015年产能增长规划为依据,28家主要白酒企业产量较2011年增长3倍,四川地区增长1倍,贵州地区“十二五”期间增长5倍。保守估计,如果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较2011年增长1倍,则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能为2051万千升。按照1瓶酒500毫升换算,也就是410亿瓶白酒。
分摊到全体13亿人头上,每人每年“需要”喝掉31.54瓶白酒;若只分摊到4亿成年男性头上,每人每年“需要”喝102.5瓶白酒,相当于每3.5天就要喝掉一瓶。
数据令人震惊——白酒行业已然在供给端形成堰塞湖,一旦供求失衡长期存在,巨大的库存无法消化,风险就将引爆。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从今年春节前开始,深入国内白酒主要产区——贵州仁怀、四川成都、宜宾、泸州及下属的古蔺、二郎,进行了历时数月的调研,与上述白酒主产区当地主管部门、协会人士、上市公司、各级经销商,以及当地的酒厂老板、酒厂一线员工深入交流,力求展示出白酒行业最真实的生态状况,将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趋势完整呈现。
茅台:年前提货排队3小时 员工称节后包装量萎缩超三成
春节前最后一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贵州茅台的大本营——茅台镇,这里距离贵州省仁怀市大概20分钟车程。在这里,记者目睹了各地车辆排队提货的火爆场景,然而旺季过后,记者进行回访时却从茅台员工处获悉,茅台酒厂包装车间的任务量至少下滑了1/3。
3小时拿到货 在往年不可想象
进入茅台镇,“国酒茅台”四个大字镶嵌在黄色的砖泥墙上,这就是茅台新厂的大门。在酒厂大门内几米处是一个公交车站台,1、2、3路公交会停靠在这里。记者了解到,这些公交分别开往茅台酒厂的各个生产部门,站名包括六车库、新包装、低度酒路口等,乘坐的主要是酒厂员工。
记者乘坐1路公交车到达新包装厂,首先映入眼帘的的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在面对广场的右侧,是茅台的新包装车间。广场上一名男性告诉记者,他妻子就在包装车间上班,由于当前已经到了销售旺季,包装车间加班是常态,比如周六就要加班。
他说,“我媳妇每天要包200件量,早上一般8点就要上班,尤其是周一最忙,因为提货的人较多。由于2012年的生产计划很早就完成,本说2月1日开始放春节,但是现在要5号以后(才放假)。”
对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规定、禁令,塑化剂事件等是否对茅台生产造成了影响,该人士笑着说,“禁酒令对茅台生产没有丝毫影响,你看,马上放假了都还这么忙,任务都已经超额完成,今年(指2012年)的奖金可能还要比往年高呢!”
随后,记者来到了广场左侧茅台酒厂的提货区域。据了解,新包装厂是成品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完毕后在上述提货区域装车发货。
2月7日下午1:20左右,记者在提货区域门口看见至少有30多辆轿车、SUV排队等候,从车牌号看,除了当地的贵C外,还有贵A、川A、渝A等地车辆,据广场上茅台酒厂一员工介绍,“这些都是排队提货的车辆,现在是中午,这都不算多的,早上有时候车辆排队要排好几百米。”
记者上前与一位来自遵义的司机聊了起来,该司机告诉记者,他从熟人手中拿到了茅台酒的提货券,早上10点左右到现在,已经在这等了3个多小时。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茅台提货的现象确实不如往年了,往年提货券即使出高价收购也拿不到;今年提货没有像往年一样火爆,尽管还是要排队,但差不多3个小时就能拿到货,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些车主将一箱箱茅台酒往后备箱放的同时,茅台酒厂自己的货车也在不断外出送货。在记者等候的不到10分钟时间内,就有两辆集装箱式卡车、两辆轻卡装载完货物开往酒厂外,另有好几辆集装箱式卡车正在准备装货。
经销商:有库存也得进货
走出茅台酒厂,记者在茅台镇散酒批发一条街上走访了几家酱酒经销商。一经销商表示,受塑化剂的影响,2012年散酒卖得没有之前好,茅台价格受影响更大,去年53度飞茅2000多元,现在这里大约1200元~1500元。当记者问及,为何茅台酒厂仍有车辆排队提货时,该经销商表示,“2011年排队购酒,有时候是提不到货,2012年排队是能够提到”。
离开茅台镇,记者回到了仁怀市,在国酒大道一习酒专卖店与该店从事酱酒生意近20年的老板攀谈起来。
“茅台酒价格的下跌对茅台酒厂没有半点影响,排队提货的场景依旧。”老板称,假设有5件酒的提货券,早上去,下午4点能提到货都不错了。
这是否能说明茅台酒仍然严重供不应求呢?
该老板透露了背后的蹊跷:经销商与茅台酒厂签了协议,比如一个经销商每年有3.5万吨的任务量,即使经销商还有库存,每年的量都必须完成,否则就取消资格,因此,即使经销商有库存压力,也得去酒厂拉货,这是排队现象的主要原因,“比如一家经销商,自身的库存较多,目前已经没有办法再多积压,这时候公司或者个人,比如需要10件酒,他们就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找到这家经销商,这家经销商可以将手中的提货券卖给这些公司或者个人。通过这一方式,也能变相完成酒厂规定任务量”。
“由于在茅台酒厂厂库里面直接提酒是百分之百的真品,一些公司或者个人有时候还宁愿付出一定的溢价去取得这样的提货券。”该老板补充说。
在仁怀,记者还拜访了东方酒业副总经理李俊飞,针对当前茅台酒厂依然存在的排队提货现象,李俊飞说,这是经销商的操作,经销商不提货,明年就不要你做经销,生意火爆时,做茅台的经销商一年赚1亿元,至少4000万元以上是很轻松的。尽管今年不如前几年,以前一瓶酒赚1000多元,经销商一年赚1亿元,现在一瓶酒赚三四百元,经销商一年也能赚几千万元。
对于库存情况、排队原因及利润情况,记者暂未能得到茅台经销商及茅台酒厂的回应。
生产热潮3月降温
记者前往调查的时间正值春节旺季,为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月21日再次联系了仁怀当地酒厂及茅台内部员工。茅台镇一熟悉茅台酒厂的人士告诉记者,“翻过年后,茅台镇有不少规模小的酒厂没有完全生产,部分窖池出现空置,前期把厂房建起来,自己没有钱投,出租给别人又没有租成。”
“不过这仅仅是部分小酒厂的现状,茅台酒厂的生产仍然正常。”上述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小酒厂的模式与茅台酒厂不一样,今年生产的酒如果没有卖出去,到下一年该投产的时候就没有钱投,这个是资金实力决定的。
他透露,受政策影响,今年茅台镇一些小酒厂大都处于观望,甚至有酒厂退出行业,茅台酒厂由于根基大,资金雄厚,其生产还是正常的。
记者还联系了茅台酒厂包装车间一员工。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已经没有节前那么火爆了,包装变化挺明显,任务量至少萎缩了1/3多一点。
“不过茅台酒厂生产仍然正常,排队没有年前那么厉害了,但要提货还是要等。”上述员工补充说。
“近期,茅台酒厂包装车间任务下滑,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因为目前是淡季,经销商不愿增加太多库存;第二,今年茅台整体供应量都缩减了,造成了提货减少的现象;第三,因为经销商在配额提前确定的情况下,拿货节奏有一些调整。”茅台当地一位酒厂人士告诉记者。
五粮液:酿酒两班倒工资近年都在涨
年前最后一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四川省宜宾市,实地考察了五粮液的生产情况。行走在宜宾的街道上,不时能看到印有“五粮液集团”的大巴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当地人告诉记者,那些都是五粮液运送员工上下班专用的公交车。
在五粮液开 “厂的”(厂区出租车)的杨声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五粮液。他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在包装车间上班,“这段时间非常累,每天都在加班。早上9点钟上班,要上到晚上9点钟,时间很长,我们都觉得很辛苦”。
生产两班倒 一般人受不了
记者来到五粮液厂区正值下午2点左右,在酿酒车间里,记者看到正在换班的工人师傅。工人王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生产是两班倒,早班从早上6点做到下午2点,中班从下午2点做到晚上8点;这个工作枯燥而且比较累,一般人干不了。”
塑化剂事件对生产是否造成了影响?王师傅表示:“我们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影响,我们生产这一块还是跟以前差不多。”
在五粮液酒厂西门,记者遇到一位正在休息的货车司机。他告诉记者:“我们都是属于安吉物流,主要在厂区内转运货物,我们每天都要来回跑几趟。”
在安吉物流专用的码头,记者并没有看到繁忙的物流。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江浙的老板都过年去了,没有要货的,所以现在都没有发货了,等过了年再发。”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五粮液环球集团,这是专业生产白酒玻璃瓶的企业,隶属于五粮液集团。
在一条“五粮液1618”玻璃瓶的生产线上,“烤标”的工人正将酒瓶整齐排好。工人们向记者透露,“我们这条生产线,每天3班倒,一个班8个小时,一班生产七八千个瓶子。”不过,工人们也表示:“听说今年1618销量要削减,公司可能要下人(裁人)。”
春节后包装量有所下降
从春节前的调研情况来看,五粮液的生产情况依然火热。营销专家杨承平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五粮液之前是提前半年收经销商的货款,再加上1月份经销商要执行今年30%的计划,所以五粮液生产环节目前看影响并不大。市场不好,但是五粮液厂区那里要滞后几个月。”
不过在五粮液主厂区,杨声霖向记者表示:“厂里的工人工资反正这两年都在涨,厂里效益好嘛。五粮液不可能停产的,整个五粮液上下游员工5万人,停产这些工人吃什么喝什么?”
酿造车间的王师傅也向记者证实,他们春节期间也不放假,只有每年最热的时候要放假,因为车间里太热了,人受不了。
工资待遇方面,王师傅告诉记者:“工资反正这两年都在涨,厂里面效益好嘛。”由于正值过年前夕,记者看到各个酿酒车间外面堆满了年货。王师傅指着年货告诉记者:“两桶5升的金龙鱼食用油,一个旺旺大礼包以及一些干货类的东西,年终奖还没有发,估计有七八千块钱。”
“在宜宾这个地方,一般平均工资就2000块,但是在五粮液普通工人算上公积金、福利这些,都能拿得到4000块钱,所以不愁没人来干。我们还有奖金,这个主要是根据当月烤出的酒质好坏来发。”王师傅表示。
杨声霖并不担心五粮液的市场表现,“最终能够用来灌装成五粮液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其他大部分的基酒都只能装五粮醇这些低端品牌;而且当年酿出的酒当年还不能上市,至少要放1年以上。物以稀为贵啊。”
3月份以后,五粮液厂区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3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联系上五粮液厂区人士,该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段时间包装量明显比节前要少很多了,尤其是像五粮液、1618这些高档酒包装量相比节前要少很多,相比去年同期我们感觉有明显下滑。”
上述厂区人士表示,“这段时间,高端酒包装车间已经不忙了,工人也不加班了,一般下午4点钟就下班了,像周末也不加班;但是现在低端酒这一块还是没有放假,天天都在做。”
“我们的酿酒这一块还是跟以前差不多,还是每天两班倒在做,每周休息两天。”上述人士表示。
白酒行业人士表示,包装的多少都是根据下游市场情况来定的,一般五粮液根据经销商的打款量来核定包装量。下游市场销售火爆,包装线的包装量就非常大;而一旦下游销售不畅,反应到生产环节最直观的就是包装量的减少。
显然,今年市场需求的疲软已经反映到了五粮液的生产线上。
泸州老窖发力中低端 郎酒埋头酿基酒
在完成了仁怀及宜宾的调研后,在2月的最后一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踏上了征程,这一站是 “中国白酒金三角腹地”——四川省泸州市。
泸州老窖:未雨绸缪以销定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份业内人士提供的泸州老窖集团经营情况报告中注意到,公司对今年白酒形势的判断是 “异常严峻”“2013年有可能成为近20年来白酒市场最为困难的一年”。
不仅是泸州老窖,同处泸州市的郎酒在一份内刊上判断:白酒行业传统粗放式的增长已经艰难,再次突飞猛进的可能性不大。每个行业发展都有周期性,不可能永远都是好日子。
在泸州的调研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拜访了泸州老窖(000568,SZ)董秘曾颖。就泸州老窖的情况,曾颖称,在产能方面,公司属于产能富裕型企业,其实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产能没有发挥出来——这并不是说一些窖池没有启用,这个是综合循环利用的;在生产方面,公司是“以销定产”,公司2012年销量十多万吨,位居行业第一。资料显示,泸州老窖现拥有10086口窖池,其中百年以上的1619口。
曾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泸州老窖目前中低端产品、属于大众消费品范畴的白酒销售情况还比较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不过高端产品受到的影响要大一些”。曾颖透露,公司今年的策略是稳住高端、发力中端、强化低端。
郎酒:飞速扩张基酒供应不上
在川贵交界处,赤水河将两省分隔开来,郎酒和习酒隔河相望。
泸州古蔺县二郎镇街道上弥漫着浓浓的酒香,顺着二郎镇往山上走,就是郎酒的老厂区。
一位李姓车间主管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我们现在还是三班倒,8个小时一班,但是一般工人只能上6个多小时;我们是24个小时循环生产,晚上都在干。因为我们的锅炉房一直在燃烧,蒸汽从锅炉房送到各个酿造车间,就必须要相应的工人来照看。”虽然辛苦,不过他表示,这两年公司都在涨工资。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表示,“郎酒前几年销量不行,基酒存储量很大;这几年销量比较好,仓库一下就腾空了。这几年郎酒产能扩张很快,因为我们要保证一定的基酒存储量,所以现在(一系列利空)对我们的生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在泸州调研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走访了泸州当地一些小型酒企,对于今年的形势,泸州某酒厂老板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基酒销售情况还可以,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下滑了。”对于今年,他表示,只要能保住去年的销售额就不错了。
另一位当地酒厂董事长在跟记者的交流中透露了一些担忧,“现在下游需求疲软,我们的基酒开始积压了,目前看情况还不严重,不过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我们的资金就比较紧张了。”
市场篇
白酒销售价跌量难增 抢占“腰部”竞争激烈
每经记者 张昊 杨维波
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高端白酒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同时终端零售价格持续下调,中高端白酒经销商已经感受到压力。茅台、五粮液的经销商还能坚持,但像水井坊、郎酒等经销商已经开始退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高端白酒零售价下调势必会造成价格的向下挤压。高端消费受阻,不少名酒企业已经将重点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这会对地方名酒带来强烈挤压,未来中低端市场的拼杀将加剧。
低端白酒放量高端白酒量价齐跌
由于还没有到上市公司披露一季报的时候,上市公司一季度的具体销售数据外界无从得知。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是从多方采集信息,试图以聚集碎片化的信息来窥视一季度的销售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泸州老窖集团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泸州老窖系列产品中,低端产品(商超零售价300元以下)保持稳定增长,销售增幅达27%(其中二曲增长超过100%),中端产品(商超售价300元~1000元)受到一定影响,销售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高端产品(商超售价超过1000元)销量则出现下滑。
从经营业绩看,由于中高端产品销量整体下滑,销量增长靠低端产品拉动,泸州老窖也出现了增收不增效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今年 “两会”期间,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向外界透露,2013年1~2月,贵州茅台的销售收入为5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42%,其中茅台酒销售收入53.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5%。对此,有分析人士据此推算,由于提价是在去年9月,贵州茅台1季度估计同比销量下降了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袁仁国还预计2013年贵州茅台将实现销售增长23%,实现436亿元销售收入,这一收入目标较此前贵州茅台对外宣布的416亿元调高了20亿元。
相比于泸州老窖集团的数据,茅台被推算出的销量下滑似乎还不太严重。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泸州老窖集团获得的内部资料却显示,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老窖搜集的信息显示: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品牌销量仅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10。
另一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拜访的大多数五粮液经销商都表示,今年1~2月份销售同比下滑3成左右。
在销量下滑的同时,高端白酒市场销售价格也经历着 “滑铁卢”。作为高端白酒风向标的53度飞天茅台近日在某电商平台的零售价首度跌破千元大关,以999元/瓶进行促销,不过目前价格已经回升至1099元/瓶。像52度水晶瓶五粮液现在1919网上商城零售价为719元/瓶,低于提价后的最新出厂价725元/瓶。五粮液52度1618在网店上745元/瓶,而其最新的出厂价900元/瓶,两款主力产品价格均倒挂。
“量价齐跌是最近高端白酒市场的主要特征”,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不过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销售区域不同,经销商不同都会导致统计的数据千差万别,区域的数据不足以代替整体,但整体而言今年高端白酒销售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销售同比下滑 三成经销商或将被淘汰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禁酒令、塑化剂对整个白酒产业链都造成巨大的冲击,白酒企业已经感觉到行业冬天的阵阵寒意,而处于市场第一线的经销商日子同样不好过。
2013年对白酒的经销商而言,不仅面临着更大库存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更大资金压力,消费者与厂家的双重挤压,将大大减小其利润空间,如何生存下去熬过冬天,而不是如何赚得更多,成为目前需要面对的核心难题。
有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如果不能及时清理渠道库存,今后几年内,白酒行业也会遇到类似今天服装行业出现的问题,那就是渠道库存危机。当耐克阿迪们打3折的时候,李宁们怎么办?”
近日,有业内人士提出一个观点,“3成经销商将被淘汰”。那么,经销商们将何去何从?
老黄是2011年才刚刚加入五粮液专卖体系的经销商,对于刚刚过去的一年,限“三公”、塑化剂、限制酒驾等一系列的行业利空让他颇为无奈。老黄向记者抱怨,春节期间销量比去年下滑50%,自己每个月的任务是100件,现在钱都投进去几百万了,酒又走不动,真的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了。现在都在观望,资金压力比较大,进货量非常少。
“现在做五粮液(经销)的利润非常低,甚至赚不到钱。”湖北一位五粮液经销商张忠良(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些库存量大的经销商、还有一些新进来的经销商,看到前期这个形势心里就害怕,这些人的出货打压了市场的价格。”
张忠良向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做了十几年的五粮液了。“我们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30%~40%左右。不是说困难的时候就不做了,既然做了这个行业,我们肯定还是要坚持走下去;像1998年的时候,五粮液也很难做,我们还不是坚持了过来。现在行情不好,五粮液公司也没有对经销商做硬性要求,不打款,五粮液公司也不会处罚经销商,不过我知道的朋友都打了这个30%(2013年任务)的货款。”
“我们也做好准备了,可能有两三年时间的调整期,但总会好的;但是行业可能会洗牌,小的经销商、资金实力不行的经销商肯定会淘汰一批。”张忠良表示。
库存倍感压力 中小经销商正经历危机
库存压力究竟有多大?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爆料称,湖南阳光酒业公司库存五粮液1618达一万多件,准备“不做了”。记者联系到了阳光酒业负责人刘总,刘总向记者证实上述说法,不过并没有说“不做了”。刘总表示:“我们这边今年五粮液销量基本同比下降30%~40%。库存是比较大,慢慢卖嘛,我们经历过白酒行业多次低谷,这么多年也过来了。”
五粮液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五粮液的经销商现在日子很痛苦,团购价和零售价都上不去,走量也不理想,现在只想尽快把库存清掉,但是清掉库存后,我们也不愿意进货,因为现在进货就是亏钱啊。公司说是要补贴经销,不过现在也没看到补贴方案。”
相对于五粮液的经销商,茅台经销商日子要好过一些。记者联系到了茅台成都的一位经销商,他告诉记者:“销量和价格确实都有下滑,不过货还是在走,现在只是少赚点了。退一万步说,即使茅台价格继续往下跌,大不了把前几年赚的钱亏一部分出去,但是经销商资格不能放弃。”他告诉记者,以前有经销商有过这种案例,行情不好的时候转让了,但是行情好转后,想再要经销商资格就非常困难了。
重庆一位茅台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今年销量基本上下滑30%左右。“我们现在要开始慢慢地发展其他客户了,比如金融、地产这些客户。”他表示,“不转型,不找市场,就只有等死。”
贵阳一位茅台经销商则非常乐观:“我认为目前没有经销商会退出,茅台现在最困难的时候利润都很可观;实话告诉你,要做茅台经销商很难,很难,不是说有钱就能做,2011年都已经不批了。”
成都一道手酒业有限公司销售部杨敏向记者表示:除了消费档次降低了,消费量也大幅下滑。不过,消费力有限的县级经销商日子则比较难过了。四川一位县级高档酒代理商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的高档酒基本上都卖到高档酒楼,直接来买酒的人本来就少,现在日子太艰难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白酒厂商开始改变态度,茅台、五粮液、酒鬼酒等厂家都主动减少供应量,并且开始着手帮助经销商去库存。
分析人士指出,经销商就像是销售的管道,如果只是一味向经销商压货,最终经销商肯定会甩手不干的。白酒企业的利润最终还是要靠市场产品的顺利销售来实现,只有经销商赚钱了,企业才能发展,如果经销商都甩手不干了,企业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洗牌过程确立 部分经销商开始谋划转型
程武松原来是成都一家烟酒行的老板,主要代理水井坊。不过,当记者联系到他的时候,他向记者表示:“自己已经将生意转让出去了,现在从事建筑行业了。”当记者问及他为何要退出时,他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我是去年底把生意交给别人的,主要是生意做不起走,五粮液价格降了后,很多客户都选择五粮液了,水井坊根本走不动。”
有业内人士透露,郎酒的经销商有十几家都已经不进货了,因为资金压力实在太大了。四川的一个郎酒的经销商,一年做千万左右销售额,现在不想做了,货也不进了,现在天天在外面旅游。
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是这会反映行业的某种现状。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很多经销商都贷款压酒,现在这些人日子最难受,制约中小经销商的还是现金流。”
盛初咨询分析师刘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前经销商可能大部分利润靠产品加价,厂家返利只有小部分;但是现在加价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可能大部分利润只能靠厂家的返利了。”
“行业洗牌的源头来自消费市场,但是第一冲击对象就是渠道,包括终端和经销商。一旦洗牌过程确立,那么经销商群体必然重新站队,要么崛起,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落后直至被淘汰。”白酒营销专家方刚表示,吃偏食的,靠单一渠道支撑的,比如靠团购,政府关系的经销商可能首先感知寒冷;第二类是个体经营者,靠老板的人脉,一旦人脉使尽,销量也就达到顶点。
事实上,不止小经销商,就算大的经销商也会面临现金流的问题。一方面销售受阻,现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来自厂家的进货压力依然较大,如何盘活库存是最紧迫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以前的白酒很大一部分市场是卖方市场,现在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已经渐渐转化成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
“未来,名酒企业的经销商要深入挖掘消费者,不能局限在传统的“三公”等渠道,要挖掘社会化需求;做小而精、小而强的经销商,细化资源与渠道,精确寻找出自己的特长,寻找自己品牌所匹配的市场空间和位置。”五粮液某开发酒运营商负责人认为。 
微醺的岁月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4 分
贡献值: 162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154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2-10-10
最后登录: 2013-09-29
沙发  发表于: 2013-03-28 16:44

回 楼主(fixer) 的帖子

分享到:0
发帖字数超了,继续:
挤压效应打击 二线名酒处境尴尬

一线白酒价格跌至原来二线白酒的价格区段,那么二线白酒何去何从呢?

高端白酒降价出货,经销商也只有被迫参战。“现在我们库存压力太大了,目前的策略就是抓紧时间降价走货,你看现在市面上零售价700多元都有卖的,我们不降价也不行啊”,五粮液一位经销商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

经销商参战首先打压的是兄弟品牌。五粮液某开发酒总经理表示:“五粮液价格下滑,首先打击的是五粮液体系内其他子品牌。举个例子,像五粮液体系内很多产品的售价在700元~800元附近的,现在52度五粮液也卖700元~800元,你说消费者会如何选择呢?”

“一线白酒降价不仅仅打击的是兄弟品牌,原本在这个价位的其他品牌的需求都将被挤压。”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殷国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这部分中档酒价格也同时雪崩,就会再向下层挤压。如果这样,那些品牌属性弱的产品就会受到严重挤压。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发出这样的反问,“如果茅台跌到800块钱一瓶,你愿意喝茅台还是喝洋河,或者水井坊?”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消费者会给出他们自己的选择。

盛初咨询分析师刘振认为,“名酒价格的下滑,会相应的带动其他一系列白酒价格的下滑。像以前五粮液价格没有下滑前,洋河梦之蓝就在700元~800元这个价位,那个时候洋河在这个区间可能还有发力的空间,但现在基本不可能了,造成的影响就是梦之蓝也只有降价卖;像剑南春以前卖500多元,如果价格跌到400元,竞争优势又体现出来了。这样造成的影响就是各个区段名酒价格的普遍回归。”

殷国兵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中低端的白酒消费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名牌白酒厂家的高端产品消费不畅,那么这些厂家势必会在中低端市场发力,这又会挤压当前这个价格区间内的品牌。”

“前几年二线白酒之所以能够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一线白酒不断提高售价,另一方面是区域白酒获得当地政府的强力扶持,巨大的价格空档成就了他们的发展。像一些北方酒企根本没有什么库存基酒,也纷纷推出高档年份酒,都是市场乱象的表现。现在一线白酒清库存,这些白酒的日子会很难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高端白酒价格未来将会趋稳。”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表示,“这一波价格下跌目前主要是高端酒价格下跌,除了需求疲软以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前两年市场中投机性囤积的白酒集中上市,造成短期内供求失衡”。

“价格的层层挤压仅仅是时间的滞后效应,待这一趋势愈发明显,中端白酒的价格也有雪崩的风险,整个酒类的传达效应还未完全表现出来。”某行业人士表示。

1919酒类直供董事长杨陵江也赞同这种观点。他表示,“一是一线名酒价格下滑,必然分流二三线白酒部分巿场;二是各一线名酒厂势必加强对二三线名酒价位品种推广,此价位竞争必趋激烈;各名酒厂已放开品牌就是证明;三是二三线名酒同样受‘三公’消费客源萎缩、经济大环境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

争中低端市场 酒企之间拼杀加剧

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殷国兵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从今年一月份的数据来看,我们的中小企业的低端品牌,像潭酒等零售价格低于100元的产品销量有翻番的增长”。另外,从上述泸州老窖集团的数据看,其低端产品的销量增幅也有27%,这或许仅是个缩影。

高端消费受阻的情况下,今年不少名酒企业都将着力点集中在中端市场,业内人士称之为“腰部发力”。据悉,泸州老窖今年将“稳住高端,发力中端,强化低端”。五粮液日前也向外界透露,表示将拓展中低端,进军婚宴、家宴市场。茅台更是在2012年就推出了汉酱酒主打中端市场,以改变其“头重脚轻腰无力”的局面。

日前酒鬼酒年度股东会上,其总经理夏心国发言也透露出“腰部发力”这一战略调整。“推出一些系列产品,800多元的不好卖,重点考虑向300元、200元的产品转移。”同时,夏心国透露:“2月份开了全国经销商的销售工作会议,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加强湘泉品牌的开发与推广,实现企业的规模稳定”。

另外,记者也观察到,在2012年央视广告招标中,茅台一举成为标王,广告投入力度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茅台多个品牌的广告在央视轮番播出,财富酒、白金酱酒、汉酱等品牌强势播出;在渠道上,有业内人士透露,茅台现在加大腰部产品和渠道建设。

五粮液某开发酒负责人认为,“区域性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他们的优势是渠道精耕细作、价格优势;而名酒厂历来都是浮在上面的,渠道下行薄弱,多实行空中打击,跟区域性品牌争夺腰部市场优势并不大。”

深圳世界观品牌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谢一颖则持相反看法。他认为:“之前一线白酒企业因为高档酒供不应求,根本无暇顾及下面的中档品牌,造成地方性品牌纷纷抢占这一市场。不过,现在一线名酒企业正在重视这一市场,它们有品牌、资金、质量等多方面的优势。如果未来名酒企业政策给到位,你说地方酒还有这么多机会吗?”

业内人士指出,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企业发力中低端市场,尤其是发力渠道建设时,不但会受到地方名酒的顽强抵抗,全国性深耕中低端渠道的名酒企业也会对其造成冲击。

比如说剑南春,有业内人士透露,剑南春过去三年销售规模扩大近3倍。剑南春现在在中端市场竞争力后劲异常强势。

以前,剑南春市场价格500多元,现在市场价格300多元就能买到。这有点像白酒前几年的状况,就是一线名酒还没有大规模提价的时候,只不过现在又回到了当时那个状态。二线地方酒未来面临的压力就是,可能又会被打回原形,专心做低端酒市场了,这又会打击这些品牌的毛利率。

盛初咨询分析师刘振告诉记者,2013年二线白酒品牌的发力空间应该集中在300元~500元这个区间段,而区域性品牌则更多的要集中在100元~200元区间发力;未来在100元~300元这个黄金腰部价格区间竞争会非常激烈。“就全国市场而言,同等价位五粮液的六和液、茅台的汉酱竞争优势就远远不如剑南春;在更低价位,茅台迎宾酒、淡雅五粮醇放到某一个具体的地域,它的竞争力跟区域名酒还是相差很远。”

产能篇

白酒产能消化之困:4亿男子一年需喝230亿瓶

每经记者 张昊 杨维波

这几年,白酒市场火爆异常,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各白酒主要产地均推出了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但在产能大扩张之后,产能过剩的危机也接踵而至。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白酒人均消费量增速不及产量增速,未来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必将激化。

按照中国酿酒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这一“目标”已经提前数年超额完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白酒累计产量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

按照2012年的产量数据,以一瓶酒500毫升换算,白酒总产量相当于230.63亿瓶。如果这些白酒全部被喝掉,那么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需要喝掉17.74瓶白酒;如果刨除未成年人和不饮酒的成年人,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掉57.66瓶白酒,相当于每6天喝掉一瓶,才能完全消耗掉生产量,达到供求平衡。

这已然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但近年来白酒市场价升量增,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仍未慢下来。全国白酒企业、白酒主产区产能情况究竟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经数月的实地调查,通过对白酒企业的深入走访、与众多行业人士的全面交流,力求最全面地将当前白酒行业产能“大跃进”的现状加以呈现。

白酒业高烧持续不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5年我国白酒产量回升以来,至2012年已连续8年高增长,期间产量累计增幅高达2.3倍。到了2012年,全国白酒全年累计产量达到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1%(2011年1025.8万千升)。但白酒行业并未就此“退烧”,而是继续大幅扩张产能。

作为全国白酒产能最大的省,四川省政府去年发布了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显示,政府将着力推动宜宾、泸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预计到2015年,四川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3000亿元。

另外一个白酒产能大省贵州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将培育一批名优品牌,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

事实上,不仅仅是四川、贵州等白酒“金三角”地区在大力发展白酒产业,一些二线名酒品牌所在地域也在大力扩充白酒产能,如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

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依然是白酒行业的老大。资料显示,2012年四川省完成白酒产量295.2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26%左右。紧随四川之后的依次是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辽宁省,2012年产量分别为124.44万千升、99.9万千升、91.41万千升、80.58万千升。这5个排名靠前的省白酒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与此同时,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泸州市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15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2012年全国产量数据,仅泸州一市2015年的产量就将超过山东省去年的产量。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到,到2015年,贵州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十一五”末贵州省白酒产能为16万千升,也就是说,仅贵州省这5年白酒的产能就要增长525%,这其中,酱香型白酒的产能将增至约70万千升。另外,四川古蔺县作为酱香型白酒另外一个主产区,预计2012年产能也将提至9万千升。

另外,安徽、湖北、江苏等地政府也在介入白酒产业,纷纷组建大型白酒企业集团以发展当地白酒产业。

知名酒企竞相拼规模

在政府规划的推动下,名酒企业纷纷开始拓展自己的产能。

贵州茅台计划,“十二五”末,公司基酒年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苏酒集团计划,“十二五”末,洋河和双沟两大酒业全区建成,实现收入将超过500亿元,目前3万吨名优酒产能正在建设;山西汾酒拟建年产6万吨商品竹叶青和6万吨商品汾酒产能项目,预计3年后可建成投产,将带动公司产能3年翻一番;泸州老窖新建1.8万口窖池去年已经开建,届时产能将提高6.2万千升;五粮液今年将在年产20万吨白酒的基础上,扩充产能至30万吨。

此外,西凤酒、剑南春、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郎酒、杜康、四特酒等知名白酒企业均在大举扩充产能。

有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四川白酒产区独特的优势,不少省外酒企纷纷选择在四川自建基地,或是通过收购四川酿酒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稳定的基酒供应基地。殷国兵透露,白云边、稻花香、黄山头等企业都在泸州采购基酒。

不过,选择自建基地的企业越来越多。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表示,泸州市泸县着力打造的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生产窖池10万口,总投资120亿元,已经签约入驻贵州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联想集团控股酒业有限公司、安徽沙河王酒业有限公司、天津泰达酒业有限公司、北京红星二锅头等。

当地人士表示,去年凯乐科技旗下的湖北名酒黄山头酒和泸州名豪酒业共同出资设立泸州凯乐名豪酒业公司,双方共同设立新厂的目的就是为黄山头提供稳定的基酒供应。

记者还获悉,四川邛崃“中国名酒产业园”也已经入住多家品牌企业,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湖南金六福酒业、总投资6.5亿元的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总投资2.6亿元的河南赊店酒业等。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四川以外的企业在当地纷纷建厂,通过入驻四川白酒主产区工业园的方式也被企业纷纷使用。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是从《每日经济新闻》收集的信息来看,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方正证券认为,“目前白酒产量已远超行业规划的960万吨,我们认为这不是因为规划制定的随意,而是说明行业发展超过了最佳规模。”

据方正证券的统计数据,国内主要知名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西凤酒、剑南春、古井贡酒、金种子酒、老白干、沱牌舍得、水井坊、稻花香、郎酒、今世缘、枝江、杜康、口子窖、宋河、酒鬼酒、仰韶、河套等28家白酒企业,2015年收入规划合计5525亿元,相比这28家企业2011年总收入1270亿元增长335%。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企业要完成收入增长计划,假设销售单价不变,那么2015年市场消费量需要增长3倍多。如果考虑到目前纷纷降价促销的实际情况,消费量需要增长更多。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白酒企业纷纷大规模扩张产能,各类资本竞相涌入,行业泡沫风险加大。从长远来看,白酒产能肯定供大于求,未来行业竞争将会加剧,白酒行业也会面临重新洗牌。

产能大增带来消化难题

白酒行业在经历产量快速扩张后,人均消费量增长速度已不及产量增速,未来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激化。

在各地、各企业大幅扩产计划推动下,到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最终将达到多少?由于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某资深业内人士提供了一种估算的方法:以全国28家主要白酒企业,以及很有代表性的四川、贵州2015年产能增长规划为依据,28家主要白酒企业产量较2011年增长3倍,四川地区增长1倍,贵州地区“十二五”期间增长5倍。由此得出最保守的估计是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较2011年增长一倍。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出厂量为2051万千升。按照1瓶酒500毫升换算,也就是410亿瓶白酒。

如果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每人一年需要喝掉31.54瓶白酒;如果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102.5瓶白酒,相当于每3.5天就要喝掉一瓶,这个频率和数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上述计算方法并不精确,不过也足以说明白酒行业面临的危机:如此大体量的白酒供应势必造成供需失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白酒“金三角”区域实地考察时发现,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扩张步伐仍未停止,原先制定的规划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中。

在泸州、宜宾等地考察中,记者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川酒勾天下”。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70%~80%的白酒都由四川的基酒勾调而成。四川基酒的需求状况能较好地反映全国白酒市场的产能情况

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去年新建了9100多口窖池,目前全市浓香型和酱香型窖池已经达到4.3万口。我们2015年规划的目标是全市窖池相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万口。”

殷国兵表示,“塑化剂风波过后,应该说我们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出来的粮食酒质量是可靠的,我们前期对为外地企业做配套的基酒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比较乐观。”

泸州老窖董秘曾颖透露,去年5月,公司1.8万口酒窖集中开工建设,布局在泸州的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等地方。其中,在泸州市纳溪区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老窖目前也有一些窖池在建,作为今后公司发展酒庄酒、定制酒用,这部分窖池作为高端、私人产品用,产量不会太大。

殷国兵透露,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提出要发展酒类集中发展区,包括杏花村、苏酒集团等,但其模式都来源于泸州。

一方面整个行业都在担心产能过剩,但另一方,很多名酒企业都在扩充自己的基地,这是为什么呢?

有当地酒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像北方一些名酒企业,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靠外力输入基酒,建立自己牢固的基酒生产基地主要还是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如红星二锅头在低端市场的销量非常大,泸州为其供应了不少基酒,甚至重庆江津都是红星二锅头的贴牌基地。”

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张单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新年份基酒价格走势比较弱,这主要与行业下游的景气度有关。”记者看到,“四川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由2012年9月份的101.82跌至今年2月份的99.59。

短期最大挑战:严控三公消费

白酒产能继续扩张,但需求端在遭遇各种利空之后,难以与产能相匹配。在各种利空之中,限制三公消费短期影响最大。

成都某五星级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业都有影响。公务消费市场突然就降了下来,包括公务会议,本来很多定好的会议直接退会,原来订好的餐饮也由桌餐改为自助餐。以今年1~2月为例,整个收入较同期下降,其中2月份收入同比下降1000余万,降幅高达80%,平均房价从850元/间下降至目前的610元/间,仅略高于成本价。

就高端白酒的库存而言,上述人士表示,在“十八大”前,该酒店茅台库存高达百万元以上,“十八大”后,开始平价处理。五粮液稍微好些,但现在酒水降价很厉害。

高档酒店的情况只是限制三公消费产生的影响的一个缩影,当前业内普遍的认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限制三公消费主要影响政务消费占比高的企业,如茅台、五粮液;具体到各个地方,限制三公消费也会对当地名酒企业的高端品牌造成打击,比如说主要销售市场在湖南的酒鬼酒、主要销售市场在江苏的洋河股份等。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刘家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产业都会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公务消费占营收比例较大的酒企影响更大,比如售价500元以上的白酒一般都是公务消费为主,普通老百姓不会经常消费500元以上的酒。”

长期深层利空:消费习惯改变

在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影响下,白酒行业的需求受到压制。此外,白酒行业还面临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即偏向于红酒、洋酒等替代性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红酒对白酒具备替代作用的观点很早就存在,不过至今这一现象似乎并不明显。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更强,白酒作为高度数酒,对肝脏有损害,红酒更为年轻人接受,为什么这一替代效应至今还不明显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白酒的主力消费人群仍然集中于60后、70后,在商务活动中仍是以这一年龄人群为主,80后年轻一代影响力还很弱。有业内人士担心,当喝白酒的这一代人过去后,年轻一代接受白酒的程度将降低,这样很容易造成消费断层,而红酒相对于白酒市场容量还很小(排名前10的酿酒企业中只有张裕一家),但长远来看,已经有红酒逐步替代白酒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了担忧:“80后对白酒感兴趣的越来越少,那么未来靠什么占领市场?假如我们不关注下一代的消费,那么你想想10年后,又会有多少消费者来消费白酒呢?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就相当于在吃文化的老本,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能保证再过10年,红酒不会成为中国人消费的首选呢?”

某大型券商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红酒的快速发展及对终端的培养,已使消费者的酒类消费观发生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愈发明显,而这类人群是白酒消费的潜力人群,如果白酒行业不能解决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问题,红酒对白酒的替代不是没有可能,消费群体的转变是对白酒需求的另一大直接利空。

需求萎缩的现象已有体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起,以季度为周期统计,白酒的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变化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增速分别在6.5%、12.4%、16.6%;2012年前三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速分别为5.6%、8.3%、2.9%,其中在2012年第四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幅甚至达到20.1%,这创下了1998年有统计以来季度增幅的历史之最。

趋势篇

白酒结构性过剩成定局 倒逼酒企战略调整

每经记者 张昊 杨维波

在对贵州仁怀、四川宜宾、泸州、古蔺及二郎前后持续数月的调查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多种渠道与当地白酒上市公司、普通酒厂高管及一线员工、各大经销商和当地政府部门、酒业协会人士进行了深入交谈。在限三公消费、反腐的背景下,他们普遍认为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至少长达3~4年的调整期。

但记者发现,在上述白酒“金三角地区”(仁怀、泸州、宜宾),有的酒厂在富余产能还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新增产能还在不断上马。由于与下游消费不匹配,上游产能堰塞湖雏形初现,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已成定局。一旦白酒行业消费萎缩的趋势形成,价格下跌的预期强化,上游的堰塞湖就将面临风险。

行业景气高峰已过 价格中枢面临重估

库存统计数据显示,白酒行业库存量正逐季增多,且增长速度加快,2012年第四季度库存的增幅达到20%,创下近12年来的最大增幅,反映出行业已经供过于求。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研,2013年起整个白酒“金三角”地区的白酒产能还将呈跨越式增长,此外国内其他白酒产区,如山西、安徽、江苏等也在大举扩充产能。从规划和各厂家扩产的量看,几乎都是成倍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贵州仁怀、四川泸州调研期间,大家对新增产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即回归到白酒的时间属性:年份越高,价值越高。

比如泸州某基酒厂老板表示,白酒“金三角”区域的土壤、水、气候、活性菌都适合粮食酒的酿造,中国很多地方的基酒都是来自这些地方。粮食酒的酿造量和卖出量是两回事,如果市场消费萎缩明显,那么生产出来的基酒可先存放几年,放的时间越长,酒质越好,价格越高。酒质好了,不愁外地的大厂不来买。

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对于高端白酒而言,只要还没有进入灌装线,基酒存放的时间越长,价值就越高。一方面,高档白酒是一种稀缺资源,基酒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终能够成为高档酒,它是优中选优,这种属性决定了它供应的稀缺;另一方面,高端厂商也在控制供应量,让市场消化存量,达到保价的效果。”

按照时间越久、价值越高的说法,产能的跃进可以对应到未来的年份进行释放。但是,在下游需求下滑的背景下,白酒年份增值的固有属性还成立吗?

对此,东兴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刘家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成品酒价格下跌,基酒价格也会下跌。时间久、酒品自然熟化,品质口感变好是正常的,但并不是说可以脱离正常且合理的价格。

如果未来整个市场的基酒产量越来越大,库存越来越多,这些产能的释放会不会冲击市场价格呢?

中国酒类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酿造能力的放大,并不一定意味着产量就一定放大。市场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关键要看到时候消费者接不接受。如果低价位的酒生产得多,意味着发酵期缩短,那么产量肯定会增加。但是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喝好酒是未来的方向。对企业来说,酿好酒意味着贮存期延长,这样产量不一定会放得很大。”

不过刘家伟表示,“价格重心整体大幅下移是趋势所向,未来高端酒终端价降幅应该会比较大。”

结构性过剩 勾兑酒首当其冲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游。白酒行业的裸泳者,就是“食用酒精勾兑酒”。

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研中,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产能大幅扩张导致的行业过剩,准确地说是结构性过剩。而食用酒精勾兑酒就是白酒结构性过剩最大的一块。

所谓食用酒精勾兑酒,也叫做新型工艺白酒,是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的统称。这种酒是采用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勾兑而成的白酒。而与新型工艺白酒相对应的是传统工艺白酒,这种酒采用纯粮固态发酵而成,产量低,生产周期长。

殷国兵表示:“如果只算优质纯粮酒,全国产能并不存在过剩。但如果算上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未来白酒产能的确有过剩之忧。”

“其实,我们市面上能喝到的大部分低档成品酒,都是食用酒精勾兑酒,不过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知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在1999年曾表示,“市场上近70%的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新工艺白酒”,当时这个数据引起了轩然大波。

“酒精勾兑”这个词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像一个贬义词,因为消费者总是将它与工业酒精等同。但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勾兑其实是个中性词,新型白酒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

“勾兑”似乎总能成为白酒企业的命门。2012年,古井贡酒中报中,一条采购4551万元食用酒精的信息将古井贡酒推向了风口浪尖。有媒体将之曝光放大后,“酒精勾兑”又一次成为消费者不信任白酒企业的理由。

其实,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低端酒使用食用酒精勾兑是一项使用了几十年的技术。由于粮食缺乏,1959年国家把“酒精兑制白酒”项目列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自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便开始用优质酒精为原料生产普通白酒。

对于传统工艺白酒和新型工艺白酒成本的差别,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致算了这么一笔账:按照最差的浓香型基酒每吨1万元的价格计算,传统工艺白酒每500ml基础成本至少在5元左右,再加上调制、灌装、包装,一瓶500毫升的粮食白酒生产成本至少在10元以上,在超市的售价至少在17~18元。如果稍微好点的基酒,成本要2万~3万元/吨,加上这期间的储存成本,生产一瓶酒的成本至少要25元,超市的售价要40元以上。价格在10元左右的低档白酒,不可能是用纯粮食基酒酿造的。

相比浓香型白酒,纯粮酱香型白酒酿造成本更高。仁怀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酱香酒的中低端产品竞争不过浓香,因为成本太高。年份短点的成本要25元/500ml,加上包装和生产,一瓶酒至少要50多元的成本,出厂价60多元,再经过各级经销商、零售商,最后到超市,标价就达到100多元了。”

目前,关于酒精勾兑白酒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尚没有详实的数据。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2012年全国1153万千升白酒总产量中,至少有六成是新型工艺白酒。

殷国兵认为:“未来几年,全国白酒最终会形成一种结构性过剩,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低端酒将遭到消费者的抛弃,而优质纯粮酒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消费者对于勾兑白酒始终存在恐惧,随着未来消费认知的提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未来酒精勾兑白酒将面临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危机。

价格理性回归 调整或持续数年

东方酒业副总李俊飞告诉记者,白酒行业景气度顶峰已经过去,高端白酒价格将理性回归。

“以前大部分就是炒概念。”李俊飞称,比如有些酒厂宣称其有两百年的窖池,但窖池与酒的价格又有多大的联系呢?这完全就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实的附加值。就像衣服,不能说这件衣服是几千年的缝纫机缝出来的就好些。因此,此前国内白酒大部分品牌是概念营销。

李俊飞认为,前几年国内经济环境好,消费旺盛。但是现在限“三公”消费,加上白酒塑化剂的影响,导致整个白酒市场疲软,消费者的选择也将趋于理性,先前虚高的价格必然会回落。

李俊飞告诉记者,就自己的酒厂而言,售价超过1000元的产品走量变少了,酱香白酒理性价位900元就算高端,600~700元属中端,300~400元就算中低端。

仁怀五星酒厂负责采购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酱香型白酒一般要储藏3年,当前卖的是3年前的产能,目前企业还在扩产,但这些产能是否对行业带来压力,现在还看不出来。如果现在白酒行业挺过去,那么3~4年后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从2013年的情况看,整个白酒行业确实不容乐观。

“价格的调整不可能直上直下,前几年是直线飙升,现在价格掉下来,将逐渐走曲线,这样的调整态势估计要持续3年以上。”李俊飞表示,三公消费这块市场已经被压缩了,各大酒企只能公平竞争。

殷国兵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这一波白酒价格下跌主要是高端酒价格下跌,我们理解的是名酒价格的理性回归。前几年价格暴涨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需求旺盛、渠道囤货、厂家提价等。前几年白酒行业都是看涨的预期,在这样的预期下,流通环节存在不少囤货现象,如家庭囤货、礼品店囤货等。而当前白酒行业已经由看涨预期变成了看跌的预期,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将影响购买量。除了需求疲软外,前两年市场中投机性囤积的白酒集中上市,造成短期供求失衡,也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下跌。”

殷国兵表示,目前中低端白酒销量特别好,从今年1月份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的低端品牌,像潭酒等零售价格低于100元的产品销量有翻番的增长。我们认为行业有2~3年的调整期限,未来几年会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估计年均增长20%左右。”

“香饽饽是炒起来的,变成烫手山芋是一种回归,白酒是特殊消费品,不是必需品,稀缺性是暂时的,所以不适合炒成昂贵的奢侈品,更不可能当做长期保值的投资品。”东兴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刘家伟告诉记者,价格泡沫、需求泡沫、销量泡沫、心理预期泡沫、市值泡沫等需要时间去挤掉。只有挤掉泡沫,整个白酒产业才会更健康。

行业面临洗牌 企业战略调整在即

李俊飞表示,在白酒行业调整期,企业要做的事就是转变思路,苦练内功,从基酒的品质上下功夫,即酿好基酒。

“政务消费已经走不通了,企业要坚持下去必定是死路一条。在行业调整期,像茅台这样的酒企必须转型,不然未来的发展前途渺茫。”李俊飞称,决策上,茅台必须砍掉一部分贴牌产品,真正把自己的战略品牌做好;其次价格要回归理性;再次,价格下来,质量保持原样,更重要的是要放下身段,专门去搞营销,与其余的企业平等竞争。

实际上,茅台的这一转型在营销方面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在商超渠道,已经可以看见53度飞天茅台的身影。

“当然上述仅是对茅台的猜测。”李俊飞告诉记者,总的来说,市场疲软期,企业应该抓好基酒的品质建设,酿造高品质的酒,品质做起来了,即便2013~2014年白酒市场疲软,2014年后也能在市场宣传开来。这个时候企业前期的战略储备就发挥作用了。

前述泸州酒厂老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市场消费量萎缩明显,那么生产出来后可以先存放几年,放时间越长,酒质越好。因此在当前白酒行业寒冬期,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酿造好酒。

此外,该老板也表示,各大酒厂都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一般都可以扛过3年,如果未来3年白酒消费市场确实萎缩厉害,那么不排除有一些资金链跟不上的企业会被收购。

酒类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白酒生产企业即将面临产能过剩危机,那时将是行业进一步洗牌的机会。优势企业如果抓住机会,苦练内功,可以趁这次洗牌机会做强做大;不过,一些中小企业遭遇市场淘汰是肯定的事情。

泸州某基酒厂商老板表示:“2~3年就可以看到,一些资金实力、酿酒技术不佳的企业倒闭,那时将是行业兼并的好机会。”

泸州老窖董秘曾颖也透露,目前还没有出现较好的收购标的,不过会随时关注相关机会。

“在白酒行业这一轮调整期,高端白酒要逐渐开发中低端客户,换言之就是要调整结构。”某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白酒行业而言,高端白酒可以提升影响力,中端白酒是盈利保障,低端白酒用来占领市场。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酒企可以控制高端产品的量,将重点放在中端产品的提升上,这对弥补高端市场下滑有较大帮助。

从当前的市场看,五粮液似乎已经在开始这样的转变。

日前,五粮液集团有消息称,公司要将营销渠道向中低端拓展,且目标指向婚宴和家宴市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也对外表示,“这是我们营销策略的一种调整,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以前公司的高端白酒产品只占所有产量的20%,
求购外国进口红酒。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300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305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3-02-28
最后登录: 2016-06-13
板凳  发表于: 2013-03-28 17:47

分享到:0
重庆阳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396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363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1-03-09
最后登录: 2018-03-06
地板  发表于: 2013-03-28 21:30

分享到:0
以环保的方式一直向前,要么跑在路上,要么跑死在路上!!!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认证买家
信誉: 3 分
贡献值: 497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315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2015-02-02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2-05-23
最后登录: 2016-12-12
4楼  发表于: 2013-03-29 14:46

分享到:0
分析得相当有水平,拜读了!
管理员注:已提交资料通过实名认证。
认证日期:2014年2月2日(第二年)
信用档案:
获奖:暂无;
违规:暂无;
差评:0次。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32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328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2-11-15
最后登录: 2013-06-19
5楼  发表于: 2013-03-29 18:29

分享到:0

等级:黄金社员
权限:认证卖家

信誉: 25 分
贡献值: 2804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679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2014-12-31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1-09-06
最后登录: 2024-01-02
6楼  发表于: 2013-03-29 19:50

分享到:0
调整在所难免,大家要顶住!
管理员注:已提交资料通过实名认证。
认证日期:2011年12月31日(第四年)
信用档案:获得社区五星级最高信誉级别!
获奖:暂无;
违规:暂无;
差评:0次。
让友情更有情!

等级:中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41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418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2-11-20
最后登录: 2021-12-13
7楼  发表于: 2013-03-30 00:28

分享到:0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业白酒老酒收藏投资交易网站) » 淘酒交流
淘酒-河南省老酒收藏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主办 社区信箱:taojiu@163.com 常年法律顾问:张羽律师
豫ICP备17007660号-1 豫公网安备41080002000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