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头:新中国白酒之父的名酒情结
新中国白酒之父周恒刚与名酒黄山头的缘分可谓由来已久。
作为中国白酒试点工作中一位重要的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1984年5月,在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时任专家组组长的周恒刚对公安曲酒厂选送的黄山大曲大为赏识。定评工作结束后,周恒刚将选送获奖的黄山大曲同诸多名酒一起进行了收藏。此后便一直关注公安曲酒厂的发展。
1987年,周恒刚来到公安曲酒厂试点。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周恒刚和技术人员一道,研制开发了巴克尔合成培养液,乙酸菌培养基,选用优质窖为乙酸及其浓香型白酒发酵创造了有益的栖息场所。这项研究的成功,使“黄山头大曲”的乙酸乙酯净增60-100mg/ml,主要四大类指标比例协调,比对照酒提高1-2个等级,新技术完全可以酿出能够与“百年老窖”媲美的优质好酒。老窖培育技术试点成功,解开微生物生理特性之谜。其技术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与运用,业界称之为“生态技术”。
这是周恒刚除了在茅台酒厂试点时间的第二长试点时间酒厂,人工培窖的技术就是在这里突破的。周恒刚时常感叹说,藕池的老窖泥是中国最好的窖泥之一。每每离开藕池,周恒刚的两个旅行包都塞得满满的,里面全是用作分析微生物成分的泥巴,用玻璃瓶一一装着。每个瓶子上都贴有编号:藕池1号、藕池2号……依此类推。周恒刚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使窖龄10年的黄山头大曲其主要技术指标超过了百年老窖成品酒的指标。事后,周恒刚诗意大发,盛赞黄山头:“藕池芙蓉带曲香,沁人心脾断人肠。雏尼贪饮黄山酒,抛却袈裟逐潘郎。”周恒刚将黄山头系列酒的品质概括为“6个好”,即“好山、好水、好窖、好气候、好传承、好技术”。
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如此评价周恒刚:当白酒由一个极其落后的传统产业迈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周恒刚为其成功变革和崛起注入了科技动力。自1991年起,黄山头注册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黄山头大曲在全省白酒评比中,一举夺得湖北浓香型白酒第一名的桂冠,并保持了10年之久。
茅台和黄山头是他试点时间最长的两家酒厂,也同样被这位白酒泰斗寄予了厚望。2004 年6月,86岁的周恒刚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黄山头酒厂,并叮嘱子女一定要将自己收藏的黄山头归还酒厂。
2010 年7月3日,周恒刚的女儿周鉴明和周心明从北京风尘仆仆来到黄山头酒业公司,将一瓶历时28年之久的黄山大曲送还厂家,从而将缘分得以延续并强化。业界评价,周恒刚为黄山头酒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没有周恒刚就没有黄山头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