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白酒酿造技术主要是以固态法作为基础而构成的。原料的蒸煮、糊化、糖化、发酵、酒的蒸馏都是以固体状态进行的,故称纯粮固态发酵。纯粮固态发酵白酒采用的是完全传统的酿酒工艺,以粮食为原料,经粉碎后加入曲药作为糖化剂,在泥池或陶缸中自然发酵一定时间,经高温蒸馏后得到的白酒。传统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虽然成品酒有独特的风味,但生产过程繁杂,劳动强度大,原料出酒率低。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55年,白酒泰斗周恒刚在烟台酿酒厂主持“烟台试点”,开创了中国白酒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技术试点,试点的重大成果“烟台操作法”,科学地总结出“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池,定温蒸烧”的16字真经,成为当时降低粮耗、提高出酒率的法宝。 “烟台试点”,对白酒产业来说,最大意义在于“麸曲”的产生。在节约粮食的大背景下,“麸曲”提高了出酒率,并使薯类白酒生产成为可能。
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液态法白酒,生产方法与酒精生产类似,但在调香,后处理等方面则有所不同。将液态法与固态法相结合,创造了一套生产白酒的新工艺,即利用液态发酵法生产质量较好的酒精作为酒基,对采用固态发酵法制成的香醅进行串蒸或浸蒸,制得新工艺白酒。90年代后期,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原材料涨价,许多企业为求得生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生产或转产新工艺白酒。其基本工艺路线:利用甘蔗、甜菜渣、薯干、玉米等制造出酒精,然后将酒精和酒糟混蒸,吸入发酵白酒的香气和滋味(串香工艺),再加入增香调味物质,模拟传统纯粮白酒的口感生产而成。
液态法白酒生产工艺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淀粉出酒率高、对原料适应性强、除制曲外不用辅料等优点,因此在白酒生产中很快被推广。目前,液态法白酒生产已遍及全国,产量逐年增加。
液态法白酒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薯干
↓
粉碎
↓←───────第一次配醅───┐
米糠、麸皮、麸曲、稻壳 配料 │
↓ │
润料 │
↓ │
蒸煮 │
↓ ←───── 第二次配醅 ──┤
冷却 │
↓ │
麸曲、生香酵母、酿酒酵母 →加曲、加酒母 │
↓ │
加水 │
↓ │
加香醅、加尾酒 → 混合 │
↓ │
入池发酵 │
清蒸后的稻壳──→ ↓ │
酒精 → 串香蒸馏───→出甑蒸馏─────┘
↓
新工艺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