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有此动力我会更加努力,谢谢!
“奶茶”网友提的几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的看法,对此我这样认为。
1、最初对防伪标的怀疑,我也是从这个过程而来的,但最终确认属于整套全仿,经过了很多的波折,毕竟东西不在你们手上,有所顾虑可以理解。
2、同为收藏,纸币与酒类所具有的共同处不必多说,二者之间不同特点更重要,这其中有其自身的产出背景、技术条件、风险评估、市场消费阶次等,这样摆开一说,相信您会明白过来的。
拿一、二、三版人民币来说,无论什么阶段、什么时候,只要还是这个党执政下,这里的制度很健全,标的物(藏品)的娘家:人民银行(甚至商业银行中具有人行颁布的专业资质职员都可以)可以为您做主,真假立马可鉴。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到娘家仲裁的地步,因为市场已经很成熟,真是要闹到这个地步,哪就是有人要有大麻烦了,弄不好要吃官司、坐牢。
其他的如前朝的古币,玉器、瓷器收藏等,其市场也都经过了百年甚至千年的过程,非常成熟,已经有其自成一体的共识系统,不是白酒收藏可以比拟的。
再论,酒与纸币跨了很大的界,要玩酒就要跨界实践熟悉、了解,不用了解太多,有1/10就够,您就会明白,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何叫做五千年的酒历史啦(“酒文化——酒的起源”中一说)。
现在您要是拿一瓶60-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酒,到厂家去鉴别试试,这许多的拍卖会,怎不见厂方娘家人出来出具什么鉴定证书之类的呢?!!!,市场真假争论如此热闹,也不见厂家出来说几句话,遮遮掩掩敷衍了事,您说怪也不怪!这就是酒文化博大精深之处,不深入虎穴焉得真经?!
3、没有大规模发现这个说法我十分赞赏,用词很准啊。
“报告:这里没有发现共党分子”。
没有吗?!! 到时候来要你命 O(∩_∩)O~。
要不怎么说土八路狡猾呢。
这个比喻比较形象,无贬谁之意,谅。
[ 此帖被飞狐在2011-10-22 23: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