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和酒友探讨酒与食品的搭配问题,比如为什么贵州出好酱香,比如为什么泸州出好浓香,比如为什么山西出清香型名酒,原因在哪里,是不是从远古就决定了这些地方一定会出好酒呢~~~
我认为除了一些历史条件外,比如酒在军事的作用,酒能壮胆,杀人与被杀之无状,比如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像我们常喝的补酒,能够强身健体等等,酒友们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酒的味道肯定和当地饮食的口感与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遵义一带的菜式重油而辣口,这说明那一带的口感都偏重,要有咸味,酱香型酒是符合味觉的;比如泸州、宜宾一带,水汽很足,菜式偏麻辣,在重庆吃过一次老麻的红油抄手,整张口都麻到几乎没有感觉,从这点而言,浓香型酒的刺激与香气能够作为一种口感的中和与对嗅觉的恢复;像北方一带,喜欢吃面食,近来我发现了,原来像二锅头像汾酒,其实不像酱香酒那样讲究控酸的,而且香气偏淡,口感带微酸,是不是很合适呢?
像我们广东呢?为什么会米香型酒盛行?米香型酒的出现应该是和客家文化密不可分的,我喝过广西的乳泉酒、贵州镇远的青酒、湘西的酒鬼,他们都有类似的风格,我用来吃梅菜扣肉就感觉很香,而海鲜这类型的食品,我觉得中国白酒里面,反而是清香型酒可做搭配,香气、口感的清新怡人,冰镇汾酒更添夏日清爽。
以上胡扯一通,下面上一些关于红酒与食品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