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湘西独特而瑰丽的民族文化景观中,酒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境内居住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儿女历来深谙酿酒之道,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酒文化。湘西自古素有“醉乡”之称,而横穿湘西的酉水素称“酒河”。湘西人造酒起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酒神娘娘”凄美动人的传说却在苗族巫师的《酒歌》里吟唱了千百年:一位美丽的“黛帕”(阿妹)在为家人送中饭的山途中迷恋上会唱山歌的“黛崔”(阿哥),就将饭菜用桐叶包好埋藏在开满兰花的草丛中,去与心上人对歌约会,耽搁了家人的农事,被气极的哥哥误伤致死。数天后悔愧的家人却在她埋藏中饭的兰草中,找到了制造甜酒的秘密。乡民们都说姑娘没有死,而是被天宫召去成了掌管人间酿酒的酒仙神女,当地人都尊称她为“酒娘娘”,并奉敬她为“酒神”,都说天边那闪亮的“酒旗星”就是她美丽化身,“酒娘娘”以其年轻如花的生命换来芬芳美酒,湘西的大山深处于是便有了酿酒,代代衣钵相传。 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即为酒坛的象形,在与酉相配的文字中大多与酒有关,如造酒为酝、酿,买酒为酤,敬酒为酬、酹、酌、酢,畅饮为酣,狂饮为酗,醉酒为酕、醺、酩、酊,酒之色为配,酒浓为酷、酽、醇,甜酒为醴,*酒为酖,酒器为尊等等。这足以证明中国古代酿酒业异常发达并与酉字悠息相关。
特色 中国白酒香型风格多姿多彩,不仅取决于不同工艺路线的选择,不同制曲、窖泥培养技术及原料配方的传承,更在于其生与俱来的天然先决要素:气候、环境、土壤和水,湘西自然资源的独有性和特殊性成就了酒鬼酒独树一帜的香型风格,离开湘西就出不了酒鬼酒。
酒鬼酒是全国名酒,产自湖南湘西,此酒以优质糯高粱为原料,择取湘西兽塘卡龙、凤、兽3眼泉水酿造而成。生产工艺仿民间传统药曲为糖化剂,以陈年大曲老窑继渣发酵,陈年3载以上,精制而成。 该酒以其独特的酒质、酒瓶、酒名而闻名遐迩,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精心设计的外形似捆口麻袋状的紫砂陶瓶包装,装潢稀奇、雅致,为酒中之珍品。 酒鬼酒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第七届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专业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 1994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北京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世界名牌消费品认定委员会认证为“世界名牌消费品”。 是宾馆酒店盛宴用酒,也是国内外朋友交往中赠送礼物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