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白酒第二盅
老杨
要说白酒,就应该从杜康说起。老郭的介绍中也提到了陕西的杜康。那咱们今天就从他老人家开说。杜康本是个人名。姓杜名康。什么时代的人。老家在哪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有一条,他老人家年龄很大,比咱们老郭可大多了。他即不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什么文化学者。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有一件巧事让他赶上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了中国白酒的第一人。他有多少岁,咱们中国的造酒历史就基本上有多少年。他其实就是中国造酒业最老的老师傅。相传有这么一年,杜康的家乡发了大水。在过去,这可就是大灾了。那时候一没有什么防洪的设备,也没有其他的防洪措施。于是就造成了尸横遍野,人们流离失所。杜康家中存放的多少高粱,谷子也全被大水浸泡了。粮食这东西被水一泡,立马发热,发酵。整个屋子蒸汽腾腾,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再过了些时日,高粱已经开始变红。把手伸进去都觉得烫手。杜康连忙把这些水发了的高粱拿出来,用水洗,用锅煮。偶然间杜康发现,煮高粱时的水蒸汽顺着锅盖流到一边,散发出一股股醇香。搁嘴里一尝,挺好喝。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本来灾民就饥饿难耐。闻见这香味,纷纷跑来。讨一碗粥喝。还要喝一口那醇香的蒸馏水液。这东西既然好喝,杜康就开始注意收集。要搁我这样的,也不会太注意。恰好杜康又是一个用心之人。他就研究怎么让这蒸馏液留的更多,更香,更有味道。这个消息立刻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的家里粮食同样被水泡了。正发愁不知道如何处理。纷纷来看,来学。这事要搁在现在,杜康肯定申请个国家专利。那就赚老鼻子钱了。而杜康却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了众人。还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被水泡过的高粱当成做酒的酒药送给大家。大家把这些酒药跟粮食掺在一块发酵,也做出各家的酒。
过去烧酒,工艺就这么简单。根据发酵的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酒的味道也有所不一样。但是大家都是用一口大锅来煮。所以人们管造酒的地方也叫‘烧锅’。连带出来的词还有‘烧酒’,‘小烧‘’二锅头‘等等。这些也都是做酒的工艺名称。话说回来,咱们在陕北插队时在老乡家喝的米酒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拿点软糜子蒸了,拌上酒药,搁灶火边一烤,中间挖一个坑,集起来的就是米酒。还有我们喝的醪糟也是这么做的。
时光飞快,转眼就是百年,到后来,各地就接连盖起了酒坊,开起了酒馆,修起了酒店。为了证明自己家的酒好,正宗,于是又打出了杜康他老人家的名子。有的说自己是杜康的传人。有的说自己是杜康的后代。还都说杜康是我们这里的人。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杜康酒。再到后来。各地建起了大规模生产的酒厂,也都说我的酒是杜康酒。直到现在,还有三个大的杜康酒厂。除了老郭说的陕西杜康,还有河南汝阳的杜康。另一个杜康酒厂就相对小了一点。前几年,我去四川每年参加全国糖酒会。你就看吧,几家杜康酒在那里摆擂台。各说各的正宗。其实你做你的酒吧,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可他们还把自己的商标设计的一模一样。都是金底,黑边。让一些不明真像的人闹不清里面的真实情况。大家可能还都记得,前些年,各地都说李白是我们这里的人。后来又争诸葛亮的家乡。现在河南又说挖出了曹操的真墓。谁知道怎么回事。反正都是为了钱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