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 | 勋章中心 | 精华主题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今日:29 | 昨日:273 | 最高日:31964 | 主题:326795 | 帖子:2437469 | 会员:234655| 新会员:adanvrooma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主题 : 闲话白酒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05-03 08:30

闲话白酒

分享到:0
闲话白酒第一盅
北京知青网 老杨

 
    话说咱们知青网上有一个白胡子老者姓郭,名家塬。此人满腹经纶,知天文,晓地理。经常用大块文章介绍给大家一些奇文轶事。前几天,又搬来陕西产的几大名酒。什么西风,太白,杜康等等。不由勾起了老杨满肚子的酒虫。要说别的,咱们还真不懂多少。要说起白酒,老杨有很多话要说。咱这人平生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是闻酒就来兴致,喝酒就容易生情。甭管什么场合,什么地界,喝起酒来没够。说起酒来没完。什么白酒,葡萄酒,洋酒全招呼。而且没喝多少就开始话多,胆大。想那天,当着那么多的名人,歌唱家,就敢上台吼起信天游,要跟小姑娘‘拉手手’。要不人家怎么说那句‘酒壮怂人胆’呢。大概说的就是我。

    今天闻见老郭的陕西名酒,不由又来了点酒劲儿。就想把这些年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闻到的有关酒的故事,传说,趣闻讲给各位。借一块地方,说上一段。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个爱好,有这份耐心。如果有人爱听,就请您捧个人场,一边喝着您的俨茶,磕着您的瓜子,听我胡诌八扯。觉得我讲得好的,您就给拍个巴掌,叫个好。让我好有信心继续讲下去。如果您要不爱听,那您也言语一声。我就借坡下驴。留着我喝酒的时候再说给别人。我讲的这些,大部分都没有经过考证,也不是什么哪些书上介绍的。说出来就为了给大家解个闷,逗个乐。您自当在听神话故事,您自当老杨酒后喝多了在胡诌八扯。可千万别跟我叫真。也别当什么正事跟我理论。您就自当老杨喝高了点儿在胡说。看个热闹而已。

    说了这些就当个引子,看您的反应。有叫好的,我就开始喝了。您就开始听了。咱们这酒席就算开始了。没人理我的话。我可就回家一个人自个喝去了。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沙发  发表于: 2010-05-03 08:32

分享到:0
闲话白酒第二盅

老杨

    要说白酒,就应该从杜康说起。老郭的介绍中也提到了陕西的杜康。那咱们今天就从他老人家开说。杜康本是个人名。姓杜名康。什么时代的人。老家在哪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有一条,他老人家年龄很大,比咱们老郭可大多了。他即不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什么文化学者。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有一件巧事让他赶上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了中国白酒的第一人。他有多少岁,咱们中国的造酒历史就基本上有多少年。他其实就是中国造酒业最老的老师傅。相传有这么一年,杜康的家乡发了大水。在过去,这可就是大灾了。那时候一没有什么防洪的设备,也没有其他的防洪措施。于是就造成了尸横遍野,人们流离失所。杜康家中存放的多少高粱,谷子也全被大水浸泡了。粮食这东西被水一泡,立马发热,发酵。整个屋子蒸汽腾腾,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再过了些时日,高粱已经开始变红。把手伸进去都觉得烫手。杜康连忙把这些水发了的高粱拿出来,用水洗,用锅煮。偶然间杜康发现,煮高粱时的水蒸汽顺着锅盖流到一边,散发出一股股醇香。搁嘴里一尝,挺好喝。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本来灾民就饥饿难耐。闻见这香味,纷纷跑来。讨一碗粥喝。还要喝一口那醇香的蒸馏水液。这东西既然好喝,杜康就开始注意收集。要搁我这样的,也不会太注意。恰好杜康又是一个用心之人。他就研究怎么让这蒸馏液留的更多,更香,更有味道。这个消息立刻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的家里粮食同样被水泡了。正发愁不知道如何处理。纷纷来看,来学。这事要搁在现在,杜康肯定申请个国家专利。那就赚老鼻子钱了。而杜康却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了众人。还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被水泡过的高粱当成做酒的酒药送给大家。大家把这些酒药跟粮食掺在一块发酵,也做出各家的酒。

    过去烧酒,工艺就这么简单。根据发酵的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酒的味道也有所不一样。但是大家都是用一口大锅来煮。所以人们管造酒的地方也叫‘烧锅’。连带出来的词还有‘烧酒’,‘小烧‘’二锅头‘等等。这些也都是做酒的工艺名称。话说回来,咱们在陕北插队时在老乡家喝的米酒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拿点软糜子蒸了,拌上酒药,搁灶火边一烤,中间挖一个坑,集起来的就是米酒。还有我们喝的醪糟也是这么做的。

    时光飞快,转眼就是百年,到后来,各地就接连盖起了酒坊,开起了酒馆,修起了酒店。为了证明自己家的酒好,正宗,于是又打出了杜康他老人家的名子。有的说自己是杜康的传人。有的说自己是杜康的后代。还都说杜康是我们这里的人。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杜康酒。再到后来。各地建起了大规模生产的酒厂,也都说我的酒是杜康酒。直到现在,还有三个大的杜康酒厂。除了老郭说的陕西杜康,还有河南汝阳的杜康。另一个杜康酒厂就相对小了一点。前几年,我去四川每年参加全国糖酒会。你就看吧,几家杜康酒在那里摆擂台。各说各的正宗。其实你做你的酒吧,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可他们还把自己的商标设计的一模一样。都是金底,黑边。让一些不明真像的人闹不清里面的真实情况。大家可能还都记得,前些年,各地都说李白是我们这里的人。后来又争诸葛亮的家乡。现在河南又说挖出了曹操的真墓。谁知道怎么回事。反正都是为了钱闹的。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板凳  发表于: 2010-05-03 08:33

分享到:0
闲话白酒第三盅
老杨
    说完了杜康,咱再说说陕西的西风。大家都在陕西呆了那么多年,对咱陕西的东西感兴趣。那么西风酒是咱陕西的名酒,是咱陕西人的骄傲。但是你们知道西风酒是怎么来的吗,西风酒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话说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会儿还没有现在的宝鸡,先有的是凤翔。西风酒就产在凤翔县的柳林镇。那时候首都建在长安,往西一直到凤翔,都是很热闹繁华的地方。出了凤翔,就是现在甘肃一块了。那边基本是荒漠了。人就少多了。所以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都是从凤翔这个地方开始。那么保卫首都的部队什么的也就驻扎在宝鸡,凤翔一带。这里就是当时边关的重地。每天出出进进的客流很多。大家都在这里打尖,吃饭,休息,睡觉。因此当时的凤翔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界。有谁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的,都知道里面有不少描写凤翔的文字。

    前面我讲了那时候的酒馆,饭铺卖的酒跟现在的不一样。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就有烧锅。自己做酒自己卖。不像如今从酒厂进酒。那时候的白酒都是散酒。来往的客人多,街头的酒肆,饭馆就多。每家在门口都支一个烧锅。招徕过往的客人。但是,饭馆多了以后,也不见得家家生意都好,靠大街的,主路的,繁华地带的。生意就火。整天热热闹闹,车水马龙的。小伙计也在忙着招呼客人,迎来送往。而在一些偏僻的小巷里开的饭馆就没有这般风光了。

    话说有这么一天,大街上走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要饭的花子。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酒葫芦,挨着每家饭馆要酒喝。一般买卖好的饭馆怕这个脏乎乎的人站在门口影响自己的生意,所以没有人搭理他,更没有人给他酒喝。没办法,要饭之人就顺着街巷走到了一处比较偏僻的小巷里。这里也有几家酒馆。其中一家的老板正坐在门口的烧锅前发楞,打盹,都快要睡着了。饭馆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好不萧条。这时候要饭的来到他的跟前,伸着葫芦要酒。老板没有犹豫就从锅中舀了一瓢酒给他。那时候的酒都是自己烧的,度数都不怎么高。要不然那些喝酒的怎么能端着大碗喝酒呢。要是现在50多度的酒,早就晕了。话说这时候只看那要饭的端起酒瓢往嘴里就喝。可是,没喝了几口,要饭的又把酒吐回到酒瓢里。嘴里还在嘟囔着‘这是什么破酒’说完,只见他哗的一下把那瓢酒就又倒回了老板的烧锅里。并且扬场而去。看着要饭的把从嘴里吐出来的东西倒回自己的锅里。饭馆的老板差点没疯了。刚想跳起脚来骂。可一想。反正也没有人看见。这要是一喊。让街坊四邻的知道了,我这锅酒还怎么卖。以后还有谁再敢来我的店里喝酒。只好强压火气,忍了又忍。没做半点声张。待要饭的走后没有多久,老板还看着那锅酒发呆。可是渐渐的,他发现从自己跟前的酒锅里漂出了阵阵的香气。而且是越熬越香。香味顺着风飘散的四周,而且越飘越远。走在大街上的人都能闻见这股香味儿。许多会喝酒的,有酒瘾的立刻顺着香味来到他家的酒馆里来。坐下喝酒。刚才还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忽然间变得热闹起来。高朋满座。生意一天比一天的火了起来。老板这时候恍然明白,那个要饭的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跟他发急,没有把他拽回来臭揍一顿。

    时隔数日,这一天,那个要饭的花子又来了。沿街讨酒喝。别的家还是不给。待他要到小巷里这家。老板一看,哎呀,仙人来了,恩人来了。也不管众人的眼光,慌忙迎出来,把仙人请到里间,有什么好菜就上什么好菜。又是酒,又是鱼,又是肉的一通招待。等仙人酒足饭饱之后,还问他有什么要求。仙人说;你这回的酒还算不错。但是你用的水还不太好。我告诉你,出了凤翔县,往哪个方向走多远。那里有一口井。你要用那口井的水烧酒的话,酒会更香。老板连忙道谢。花子走后,老板立马叫上伙计,挑着水桶来到花子说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柳林镇的地盘,只见一片荒地,果然有一口泉水。泉边停着两只凤凰在喝水。见有人来,凤凰飞走了。老板到跟前一看。泉水并不怎么清澈,上面还漂着一些牲口的粪便。但是,有了前次的经验,老板没有犹豫,就让伙计担水回来,倒在烧锅之中。果不其然,换了水之后,他家的酒就更香了。卖得也更火了。老板于是花钱把那口井边的土地买了回来。从此专门用这口井的水烧酒。烧出来的酒远近闻名。于是,老板给自己的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西风’。后来有别人说;那个要饭讨酒喝的应该就是八仙过海中的李铁拐。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地板  发表于: 2010-05-03 08:34

分享到:0
也说杜康
 
    传说杜康一天在他家的米囤子下面发现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他品尝后,就睡了过去。睡中得一梦,梦见有位仙人对他说:“这是一种神液,你若能在明天的酉时里找到三滴人血加在这液体里,会有更神奇的效果。第二天,杜康照办了。找到的第一个人是位书生,给了他一滴血;找到的第二个人是个武生,又给了他一滴血;从这时起,他一个人也没碰着,眼看酉时就要过去了,他心里十分着急。就在这时,来了一个疯子,疯疯颠颠的就过来了,因为时间就要到了,没办法,只好和疯子要了一滴血。于是乎,酉字加上三点儿水,就成了“酒”字。而由于杜康加了不同三个人的血,喝酒也就出现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像个书生似的文文明明的喝;第二个阶段就如一个武生,武马长枪的喝;而到了第三阶段,就疯疯癫癫的喝了。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4楼  发表于: 2010-05-03 08:34

分享到:0
[酒之闲情]咏酒佳联    酒联,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咏酒佳联俯拾皆是。酒店卖酒,一靠酒好,二靠宣传。据传杜康在洛阳开酒作坊卖酒,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酒中醉,蛟龙三杯海底眠。”酒仙刘伶不信此说,连饮三杯杜康酒而醉,醒酒后便说:“杜康好酒也。”天津一家酒楼门前有一联:“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颇有名人做广告的宣传意味。
                                  
    广东潮州韩江酒楼有一联:“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此联既用鹤顶格和凤尾格巧妙嵌入了“韩江酒楼”,又自然贴切地讲述了四个典故。河南开封有家酒店门前一联曰:“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读罢此联,不会喝酒也会叫“好酒”。

                                  
    酒能解闷,卖酒的老板深谙此道。四川成都一酒楼有联曰:“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有的酒家则相反,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以规劝的态度撰联,分外亲切:“交不可滥,以免良莠难辨,引以为戒;酒勿过醉,谨防乐极生悲,懊悔莫及。”读之品之,可见经营者道德之高尚。

                                  
    酒店有佳联,而名酒则亦有妙联。素有美誉的洋河大曲,数百年来流传这样一副对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风,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据说清代女诗人刘古香喝了高沟大曲,挥毫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天既有星糟滴珍珠红艳,泉还名郡坊开琥珀香浓。”当年有陆游曾在“天泉糟坊”的墙壁上题下了“天赐名酒,地赐名泉”的诗句,刘古香据此把“天泉”二字嵌在联首,成就一副既引用典故又充满诗意的嵌字妙联。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在诸多名联当中“独冠琼浆”,有一副赞美茅台酒的妙联:“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联语通俗易懂,让人回味无穷,不啻是咏名酒的绝妙佳联。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5楼  发表于: 2010-05-03 08:35

分享到:0
沁园春   一品名酒
  


黔贵茅台①,
巴蜀五粮②,
竹叶青③芳。
品剑南春④液,
兰陵⑤酩美,
洞庭⑥甘露,
古井⑦沉缸⑧。
至宝三鞭⑨,
口子⑩八贡,
金奖白兰⑾浸九香。
太白醉⑿,
吟洋河大曲⒀,
西凤⒁朝阳。
  


金波⒂汾水⒃流长,
当归⒄董酒⒅醉杜康⒆。?
酌桂花陈酿⒇,
泸州老窖(21),
洞仙延寿(22),
绍兴黄汤(23)。
平坝(24)红川(25),
衡干(26)辽道(27),
华夏红酽(28)誉我邦。
汾(29)郎(30)酒,
竞赣庐四特(31),
习水(32)琼浆。
  


注:①茅台:贵州名酒,产于仁怀茅台镇。②五粮液:四川名酒,产于宜宾。③竹叶青:山西酒,产于汾阳县。④剑南春:四川名酒,产于绵竹县。⑤兰陵美酒:山东名酒,产于苍县。⑥洞庭酒:湖南名酒,产于常德。⑦古井贡:安徽名酒,产于亳县。⑧沉缸酒:福建名酒,产于龙苍县。⑨至宝三鞭:山东名酒,产于烟台。⑩口子酒:安徽名酒,产于濉溪口子镇。⑾金奖白兰地:山东名,产于烟台。⑿太白醉:安徽名酒,产于涂县。⒀洋河大曲:江苏名酒,产于泗阳洋河镇。⒁西凤酒:山西名酒,产于凤翔县。⒂金波酒:山东名酒,产于济南。⒃汾水酒:山西名酒,产于临汾县。⒄当归酒:甘肃名酒,产于兰州。⒅董酒:贵州名酒,产于遵义董公寺。⒆杜康酒:陕西名酒,产于白水县。⒇桂花酒:北京名酒,产于北京西郊房山县。(21)泸州老窖:四川名酒,产于泸州。(22)洞仙延寿酒:江西名酒,产于宜丰县。(23)绍兴黄酒:浙江名酒,产于绍兴。(24)平坝老酒:贵州名酒,产于平坝县。(25)红川特曲:甘肃名酒,产于成县。(26)衡水老白干:河北名酒,产于衡水县。(27)辽宁道光廿五酒:辽宁名酒,产于锦州。(28)华夏红酽:北京名酒,产于北京东郊。(29)汾酒:山西名酒,产于汾阳杏花村。(30)郎酒:四川名酒,产于川黔交界的二郎滩。(31)四特酒:江西名酒,产于清江县樟树镇。(32)习水大曲:贵州名酒,产于习水县。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6楼  发表于: 2010-05-03 08:36

分享到:0
闲话白酒第四盅
老杨

 
    上回说到,酒馆老板因为给了要饭的花子一瓢酒喝,到头来,在仙人的帮助和指点下,酿出了西风美酒。这个故事也给了后人一个启迪。不要看不起那些比你差的人。更不要欺负‘弱势群体’。

    有人说了。不是没有凤凰吗。这里要说的就是现在没有凤凰,古时候不见得没有。据史料记载,周文王时‘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凤凰常在此栖息。公元757年,朝廷将雍城改名‘凤翔’。所以前面说的老板看见两只凤凰在泉边喝水。就不算我瞎说了。你想,凤凰是什么鸟,凤凰喝的水能有差的吗。用这种水做出来的酒能不美吗。

    还有一个真实的西风酒的故事,发生在古雍州,就是凤翔这里。秦晋大战,秦穆公率兵讨伐晋国获胜后来到河边,秦穆公准备犒赏三军。可是当时只有一点酒。不够大家喝的。怎么办?大臣骞叔建议;把酒倒入河中。于是,三军将士沿河争相取饮。皆被陶醉。此外,还有在唐朝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路过凤翔县附近。看见路边蜜蜂,蝴蝶全都趴在地上,非常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酒坊的陈年老酒开坛。其醇厚香气使蝴蝶醉倒。即留诗一首

送客亭子头,

蜂醉蝶不舞。

三阳开国泰,

美哉柳林酒。

    以上这些都是有关西风酒的故事。下面我还得说说后来的西风酒。就是解放后,建起了国营西风酒厂的事。从52年起,国家由商业部牵头。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展评选国家级名酒。头一回,西风酒榜上有名。第二回,再次当选。到了第三回。这时候造酒引入了科技。分析出各种酒的化学成分。在这之前都是用嘴品尝。并且按香型评选。评选之前,各家酒厂自报自己酒的香型。结果西风酒自报是‘浓香型白酒。可是评选时,西风酒没有浓香型的特征。最后,在专家的建议下,西风酒报了一个‘凤香型’也就是说;西风酒自成一体。与其他酒完全不同。所以您再喝西风的时候,要知道,这是凤香型酒。与众不同。

    过去西风酒是小做坊生产,一口井的水就够用了。后来扩大规模,大工业生产。水是白酒的最主要原料。厂里就在原来的那口井边又打了一眼井。可是生产出来的酒没有原来那井水酿出的酒香。为了区别,有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西风酒有两种商标。这大概就是我们在陕西的那段时间的事。不知道各位可有印象。两种西风都是红色商标,有一种是中间是西凤酒二字,两边各有一只白色凤凰。还有一种西凤酒,商标上只有一只凤凰。那就是另一口井的水生产的。再后来的事老杨就说不清了。退休不干这事了。听说现如今,西风酒年产五万吨了。够大家喝的了吧。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7楼  发表于: 2010-05-03 08:36

分享到:0
西凤酒特点
    西凤酒以当地特产高梁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曲。工艺采用续渣发酵法,发酵窖分为明窖与暗窖两种。工艺流程分为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馏得酒后,再经3年以上的贮存,然后进行精心勾兑方出厂。

  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幽雅、诸味谐调,回味舒畅,风格独特。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即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属凤香型大曲酒,被人们赞为它是“凤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西凤酒为适应各地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推出33度、38度、39度、42度、45度、48度、50度、55度、65度等多种度数。

  适时饮用,有活血驱寒,提神祛劳之益。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8楼  发表于: 2010-05-03 08:37

分享到:0
闲话白酒第五盅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关于描写山西汾酒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西杏花村汾酒因产于汾阳县杏花村而得名。也是中国国家级名酒。上回说了陕西西风酒厂有两口井。生产出来的酒不是一个味。那么杏花村汾酒厂也有两口井。生产出来的酒更是截然不一样。一口井出来的是汾酒,而另一口井生产出来的是‘竹叶青’。

相传,杏花村原来叫杏花坞,村前屋后长满杏树,每到春天,杏花开放香气扑鼻,景色十分的优美。到了夏天,黄杏结满枝头。煞是好看。但是,有一年,当黄杏即将成熟之际,突然下了十来天的连阴雨。杏儿全都扑通扑通的落了地。慢慢的腐烂了。就在大家焦虑万分的时候,天上给王母娘娘看管瑶池的杏花仙子降落人间。教给大家用黄杏酿出香气扑鼻的杏酒。从此,杏花坞有了酒坊,清甜甘醇的杏花美酒也远近闻名了。

    关于杏花村美酒的传说还有一个‘神井涌酒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年的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这时候从村外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一家酒店。店主人见他衣不遮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碗酒给他喝。那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喝干了。点点头,笑了笑后抬腿便走了。店主人的儿子见他不给钱,就追出去讨要。店主人连忙拉住,说;你看他哪有钱,算了。让他走吧。过了几天,老道又来了。这回冻得更加厉害。店主人又是热菜热酒的招待。喝完酒,老道又走了。没给钱。店主人的儿子更不乐意,他爸爸说;富人饮酒做乐,穷人饮酒御寒。又过数日,老道再次来了。这回喝得多了一点。就醉倒在他家。主人扶他上床,耐心伺候。待老道醒来主人搀他出门。路过门前水井。老道问’你做酒用的是这井水吗。主人点头。老道冲着水井打了一个饱嗝,一股酒气直冲井底。就见此时,一股股酒香从井底飘来。这口井水霎时变成了美酒。源源不断。大家纷纷赶来观看。从此酒店得名‘醉仙居’。慕名前来喝酒的人络绎不绝。

    几年之后,店主人死了。他儿子掌管了酒店。就没有老主人那样对人好了。有一天,老道又回到这里。新主人也是热情招待。喝酒后,老道问他。近来生意如何。店主人的儿子叹气说;‘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但是现在喂牲口没有酒糟了。’老道十分不悦,转身走了。走到井边,甩袖一佛,井底冒出一股白烟。井水又变回来了。并留诗一首‘天高不算高,

人心高一稍。

井水当酒卖,

还嫌没酒糟。

    传说中的这口神井至今还在,有后人提字‘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如今仍然镶嵌在井边。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83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27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10-09-20
9楼  发表于: 2010-05-03 08:38

分享到:0
闲话白酒第六盅
老杨
    上回说到,汾酒以产在汾阳而得名。其实,在山西,叫汾什么的地方很多。像什么临汾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山西有一条大河,就叫汾河。那一年,我们几家朋友去山西旅游。当天住在太原,第二天一早,出门,沿迎泽大街往西,不一会儿,就来到汾河大桥。好大,好宽的一条河。只见浩浩荡荡,碧波万顷。在北方是极少能见到这么宽的水面。比广州市内的珠江都宽。怎么说人家那叫‘江’呀。这里才是一条河。我正在夸赞不已的时候,汽车开出太原市区。汾河没水了。变成了一条干河。原来市区内的那一段是用橡皮坝给聚起来的水。整个山西都缺水,而在杏花村这个地方能有水,还是这么好的水。实数不易。

    汾酒的品质好,除了有好水之外。生产工艺好也是使他连得国家名酒的重要原因。上回说了有关汾酒过去的故事,那么现在我来说说汾酒现在的情况。话说解放后,在过去一批小酒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杏花村汾酒厂。从那时候起,酒厂就坚持使用最好的原料,最严格的工艺要求。汾酒最典型的特点是原料全部清蒸,辅料也清蒸,清茬发酵,清蒸流酒,一清到底。所以给这种酒冠以‘清香型白酒’。与其他所有酒的做法完全不同。再有一点,就是其他白酒在制作的过程中把发酵好的原料蒸馏一遍之后,再加料,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然后再蒸。以扩大产量。而汾酒厂在第二次发酵时是只加曲,不加料。然后蒸完就把这些渣滓全扔了。不再利用。虽然相比出酒律低一点。但他保证了一个‘清’字。

    另外,从80年代,汾酒厂最先使用了光谱,色谱的仪器,对汾酒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酒里有二百多种成分。而由于各种微量元素不同。所以各种酒的香型不同。那么合理控制好这200种化学成分,也就控制好了酒的品质,酒的质量,酒的香型。是汾酒厂在全国最先使用了这些科学手段,从而对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就是从这以后,在评论一个酒的好与不好。不再靠几个专家去品尝,靠专家的舌头了。

    过去一些北京人说什么自己爱喝‘二锅头’,不爱喝曲酒。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说法。任何酒的制作过程都是粮食发酵。都要加曲。就跟我们家里发面蒸馒头一样。合面的时候要么加面肥【酵头】,要么加发酵粉。你不加这玩意那是死面。怎么能蒸出馒头来呢。怎么能让面发起来呢。只不过蒸出来的馒头有的酸,有的不酸,有的发黄。那就是看你最后使碱使得怎么样了。二锅头也是清香型酒。也是拿曲发酵做的。清香型白酒只不过处理的好一点而已。所以您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以后,别再说露怯的话了。好好看我写的东西吧,会长您点知识.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0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80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0-05-03
最后登录: 2010-08-01
10楼  发表于: 2010-05-03 11:21

分享到:0
  
城中老酒坊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认证卖家
信誉: 0 分
贡献值: 84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127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2011-12-31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0-05-03
最后登录: 2016-01-11
11楼  发表于: 2010-05-03 12:07

分享到:0
管理员注:已提交资料通过实名认证,
认证日期:2010年12月31日(第二年)
信用档案:
获奖:暂无;
违规:暂无;
差评:0次。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20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80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0-05-03
最后登录: 2010-08-01
12楼  发表于: 2010-05-03 15:20

回 1楼(老金) 的帖子

分享到:0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76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164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0-04-16
最后登录: 2011-09-12
13楼  发表于: 2010-05-05 12:20

分享到:0
茅台、赖茅、茅台红酒、白酒特价、正品、茅台酒、中国名酒

等级:初级社员
权限:普通酒友
信誉: 0 分
贡献值: 105 分
淘酒币: 0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70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12-02-22
最后登录: 2012-10-10
14楼  发表于: 2012-06-29 14:43

分享到:0
强悍,这也知道。
买真酒http://shop63286442.taobao.com/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业白酒老酒收藏投资交易网站) » 精华学术
淘酒-河南省老酒收藏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主办 社区信箱:taojiu@163.com 常年法律顾问:张羽律师
豫ICP备17007660号-1 豫公网安备41080002000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