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官方的定义为 : 在云南一定产区内,采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自然后发酵或者人工后发酵而成的各种产品。 7w'wjX
-
3):A
在云南一定产区内,这个概念一出,就充斥了铜臭味 ,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扔到了爪哇国 ,历史上的普洱茶,除了云南,还有老挝,越南、泰国、广西都有生产 ,没理由只有云南生产,翻开历史一查,以前云南省的范围在很久以前就包括了缅甸某些地区 ,然则,随着边境的变化,那些茶树跟着退回了云南? H*[M\gN$
&?q/
1vLa
同样再看布朗山,山这边的可以做普洱茶,那边的就是边境茶?国外茶,就不能做普洱?同样,历史上广西云南边境上的茶,也都有做普洱的传统 (广云贡 ,广东产),所以,解读普洱茶,不能按地区 ,必须按树种。 _59huC.
LL2=& VK
既然定义了大叶种,这个只是必要条件 。 -amBB7g
!q9+9 *6
我们来解读第二句采用大叶种晒青毛茶,大滇又有问题了(原谅我吧),怎么解释著名的六大茶山之中倚邦的茶?倚邦是小叶种居多的茶 ,难道倚邦茶不属于普洱茶? ~k
Z G{
W7 Cc
附注:关于大叶种的定义大、中、小种茶树,是根据茶树型成熟叶片的面积大小进行区分的。叶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u`~$n2
b]x4o#t
叶面积=叶长(不含叶柄和叶尖)×叶宽(叶基和叶尖对折后的中间部位)×0.7注:0.7为叶面积系数 oJ4AIQjB
据此计算公式,把 l y(>8F
叶面积≥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茶树: c
)G3k/T5
叶面积≥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茶树: cFeXpj?GV
叶面积≥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茶树: ZaL.!g
叶面积≤20平方厘米的,称小叶种茶树。 w)Q0_2p.
D'J0wT#
本来就是根据叶面大小来测定的,必须选取真叶进行测量,真叶是继鱼叶以后长出的叶片,寿命脉一般长达一年半,人们通常所说“叶片”,就是真叶。鳞片和鱼叶不是典型叶,不能代表茶树的种性,应选择真叶进行测量。 -F<Wd/Xse
NdzSz]q}
小的是鱼叶,真叶是大的,比较的是成年的叶子。 kP-3"ACG
;\=M;Zt
再回到第三点,经自然后发酵或者人工后发酵而成的各种产品。 h&--,A >
N7O-2Z *
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生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 刚压制的生茶 ,比如刚压制的新生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按这个定义来说,搞不清楚了… i'#E)
y *fDwd~
我的结论,很遗憾,不是… H[S%J3JI
paKSr|O
绿茶,晒青绿茶 ,当然可以叫做晒青毛茶。 %O! v"Xh
[uI|DUlI6o
回到绿茶的定义:未发酵茶,或者说发酵程度为0的茶,是绿茶。 8C67{^`::
vTJ}8
根据上面的定义,经自然后发酵或者人工后发酵而成的各种产品,显然,只有老生茶和熟茶才属于普洱茶 ,所以大家平时喝的,多数是晒青绿茶。。。 @Ub"5
Fl4
~v6OsH%vx
在以上讲述中,涉及到几个专业的概念,纯科学定义: 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 ,所以,依据科学定义,和云南地方的官方定义,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也是很多人不认同普洱茶是单独的茶类的原因 。 aB
7+Tb
qI~xlW
我个人认为,要成为普洱茶,必须是生饼经过了发酵,产生了不同于原来的变化,起码要有轻微的后发酵,才能认为是普洱茶 ,轻度发酵普洱茶、中度发酵、发酵结束,也许是生饼的生命周期 ,看是不是普洱茶,要看发酵程度,一饼易武茶,转化三年,汤色转深,饼面颜色变深,有明显的变化迹象,可认为是轻微发酵,这个时候,可大致认为进入普洱茶的第一状态。(一家之言) rEv$+pP
{TX]\uf
G
再说到熟茶,人工后发酵,是上世纪7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率先试制,后昆明茶厂吴启英厂长率技术人员学习后,大规模在云南公司推广,云南公司属下昆明茶厂、勐海茶厂相继试制成功,有了现代所称的熟茶。这段历史,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里又有了几个问题 : %Ti}CwI`
第一,是吴启英发明了熟茶吗? Si6al78
第二,吴启英到底学到了什么?难道人家现成的东西,你回去照猫画虎,还搞不会? =o& >fw
o]; [R
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回去后,吴启英学了,失败了,云南那边不够湿,她不等了,不是加湿度吗,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会,这个实验的过程长达一年半,反复实验了加水的比例,发酵的温度,昆明茶厂试制作成功,然后勐海茶厂参照本地气温湿度条件微调,才成功。 L5
veX}
o1FF"tLkN
明天,小聊下普洱茶大概的分类。 Il=
W,/y
6^%68N1k
大话普洱,癫疯言语,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