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1990年3月,劲松职业高中的课程都结束了,大家都在等着分配。我觉得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去找份工作。

90年的北京,最繁华的就是长安街两侧,当时看到国际大厦是最高档的写字楼就进去了,找到人事经理说明来意,(那时根本没有简历)由于是学习的餐饮专业,所以直接就录用了。条件是实习期3个月,每月80元,转正后180元工资。

(饿的神呀。放到现在饿死了)三个月过去了,如期转正。转正前要去参加培训,地点在贵州安顺,这对于我来说就是相当于旅游

早知道那有个黄果树大瀑布了。培训基地吃住全是免费的,培训期间可以报销200元的费用。

同行的还有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同事

说是培训,其实就是参观旅游景点。女孩子们喜欢逛街,买衣服,买纪念品,我觉得索然无味。忽然想起贵州的茅台名气很大,这次到贵州怎么也要买一瓶,正好看到有个合作社,进去后看到货架上果然有茅台,

突然眼前一亮,发现有个茅台与众不同,盒子特别小,并且落满了灰尘,滋生了菌斑。我问大姐这是什么茅台,大姐说这是4两装的茅台,放在这里四五年了也没人买,我问为什么啊?

大姐说:前两年大瓶的茅台卖78元,这个四两的茅台卖48.1元,大家都觉得不合算,所以放了四五年也没人买啊。我看了看货架上大瓶的茅台,已经标价120元了。心中暗想应该合算了,并且120元买大瓶的有点吐血,48元正合适,并且还能报销,剩下的钱还可以买点别的。

2秒钟的心理活动过后,我对大姐说:我要了!这个小瓶的,就按你的价格给我开张发票。大姐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上翘(我知道这一秒她的心里活动,她心里肯定说这个SB,终于把小累赘买走了 ,终于不用每年做账,盘点这个小怪怪,一瓶酒也占一个科目

)如释重负。大姐殷勤的拿出抹布要帮我把灰尘和脏东西擦一下。我说:不!不要擦!你快点开发票吧。(当时想,这是贵州黄果树的灰尘,是最好的留念)。大姐说不开发票行吗,我说不行,因为我要报销。大姐说好吧,拿出了账本,然后找到了茅台,照着账本开始开发票(噢,原来如比,大姐不会写什么字),我眼看着大姐写了一个“小”接着写了一个“菭”,然后写了个“茅”

。我说菭茅酒喝茅台酒是一种酒吗!大姐说,嘿嘿写错了,不过有办法,她居然在发票上来了一个颠倒符号。

然后照着柜台的玻璃板底下压着的一张纸写下了金额。原来纸上是大写的123456789

,这张发票开的,比他干一天的活还累。........................................................................................................................................................................................................................................................结束了培训回到了北京。第二天上班,把发票拿到会计那里去准备报销。结果会计说,这样的发票不能作为报销凭证,发票是不能改动的。

我擦,半个月工资没了,等于自己自费买了一瓶茅台。 后来一直不舍得喝,一直留到了现在。
现在回想当时的账本(贵州的少数民族一直把茅台写成茅菭,可能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