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原名叫茅艺酒,197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茅台酒要发展到万吨的批示,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亲自主持,对“茅台酒易地试验”进行立项,列入国家“六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并由方副总理亲自组织国家科委、轻工部、茅台酒厂技术专家组成“茅台酒易地试制”攻关小组,同时成立“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选址于同处赤水河流域的革命圣地遵义市郊。除了从茅台酒厂选派专家外,其技术人员、生产骨干也是从茅台酒厂精选而来。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茅台酒易地试制”研究工作异常艰辛,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探索,“易地茅台酒”终于于1985年10月通过国家科委鉴定:“该酒色清、透明、微黄,酱香突出,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香味及微量元素成分与茅台酒相同,具有茅台酒基本风格……”方毅副总理为此欣然题词:“酒中珍品————祝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根据方毅同志题词,试制茅台酒定名为“珍酒”,厂名更为“贵州珍酒厂”。
珍酒问世后,每年都向中南海**,作为国宴、接待和赠送外国贵宾的特殊用酒,受到国家领导人、外国来宾的高度评价。如此看来,在某种意义上,“珍酒”俨然一位天生丽质的“皇帝女儿”,她如此“根正苗红”,就连茅台酒以外的其它“全国老八大名酒”也无法与其媲美。
珍酒以她的出世不凡,得天独厚的地位和身价,以及堪称白酒经典的质量,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名闻遐迩,市场供不应求。珍酒的生产、定额供应以及销售方案都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管,与国酒茅台一样,几乎不用设立销售部门,那时要买一瓶珍酒,即使托关系走后门也不一定能弄到。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市场原因,尤其是1994—1997年鲁酒异军突起时期,计划让位于市场,广告掩盖了质量,在硝烟中黔酒几乎溃不成军。贵州珍酒也遭受了沉重而惨烈的打击,年销量不足300万元,濒临于倒闭的边缘,珍酒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少,很多地方找不到她的踪迹,珍酒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越来越疏淡。昔日“皇帝的女儿”被摒弃了,就像一位流落民间的“格格”,遭人冷落。
黔酒溃败的重要原因,是液态酒(指酒精+调酒液)对固态酒(纯粮酒)的猛烈冲击。液态酒由于生产成本低,市场运作空间大,加上强势广告的推动,市场较容易热起来,前几年曾风光无限的鲁酒便是液态酒暂时取胜的典型。许多固态酒生产企业因此把液态酒作为未来白酒发展的方向,纷纷转向液态生产,使液态酒大行于市,甚嚣尘上。固态酒遭到挤压,市场份额迅速缩小。
珍酒获奖情况一览表
* 1986年12月,珍酒荣获贵州省第四届名酒称号
* 1986年12月,珍酒包装荣获贵州省出口新产品包装金质奖
* 1987年2月,珍酒研制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87年3月,珍酒包装荣获国家经贸部出口商品包装一等奖
* 1987年4月,珍酒包装荣获国家包装装璜设计银奖
* 1988年4月,香港(大公报)载文称珍酒为“酒中泰斗”
* 1988年5月23日,珍酒荣获全国食品营养“熊猫杯”优秀奖
* 1988年7月,珍酒获轻工部出口创汇银奖和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 1988年10月10日,珍酒获首届中国酒文化名酒称号
* 1988年12月16日,珍酒、38度珍酒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 1988年12月17日,低度珍酒荣获轻工部科技“金龙腾飞”奖
* 1989年10月27日,珍酒荣获第五届中国优质酒银奖
* 1989年11月,珍酒和低度珍酒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 1990年12月,低度珍酒荣获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
* 1991年7月,珍酒荣获“中国国货精品”金奖、珍窖获银奖
* 1991年11月,珍酒、珍窖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新产品称号
* 1991年12月,珍酒荣获贵州省第四届群众喜爱的“杜鹃杯”特别奖
* 1992年元月,珍酒、珍窖荣获美国第六届(华人)工商大展洛杉矶美国国际酒类展评会金杯奖
* 1992年2月,珍酒荣获“中华百绝”评比活动金奖
* 1992年6月,珍酒、珍窖荣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 1993年6月,珍酒系列产品荣获“世界名优特产品”国际金奖
* 1993年10月,珍酒荣获“中国驰名白酒精品”称号,珍窖荣获“中国优质白酒精品”称号
* 1994年6月14日,珍酒、茅艺酒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珍窖荣获银奖
* 1994年8月,珍酒中'94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中荣获“中国酒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