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的观点是,要品红酒,舌头很重要,其实眼睛也很重要~~~
1、沉淀与残渣
任何酒液里出现悬浮物,或模糊的情形,若葡萄酒有这样的外观,表示酒的清澈度有瑕疵,同时也是一种警告的讯息。不过一般陈年葡萄酒也会有沉淀物质存在,这点切记切记,不要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但新酒出现沉淀,也得小心小心~~~
2、挂杯
我们经常在白酒中谈到挂杯这问题,似乎挂杯感觉粘稠,流速慢,液柱多就是好事,到底为什么好也说不清楚,估计就好看~~~在这里我们分析下红酒的挂杯,红酒的挂杯,流速快慢,仅能代表以下几种可能,酒精或者含糖量的多寡,营养物质的多少,也就是说流速慢的,酒精浓度高,或者糖分高,或者营养物质相对较多......
3、颜色的变化
老外经常说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颜色体现了这一生命理论的视觉变化。红葡萄酒之酒龄愈高,愈散失其色泽,颜色的变化从浅龄时的紫色色调(purple hues),逐步的演变成黯红(dark-red)、宝石红(ruby)、棕-红(brown-red)、红褐色(mahogany)、橙色(orange)、砖色(brick)、乃至于染有红色线晕之琥珀色(amber),呈现出红葡萄酒成熟和陈年之色泽。
白葡萄酒随着酒龄的增长,颜色逐步的加深,颜色之转变,从浅龄时带有微泛绿的黄色(green-tinted yellows)或淡黄(pale yellows),慢慢的转成稻草色(straw)、金黄(golden yellow)、金色(gold)、琥珀色(amber)、乃至于褐色/棕色(brown)。
4、酒眼与酒延
葡萄酒的酒眼(eye)或酒窝(bowl)是观察色调主要的重点。普遍的来说,但非绝对,颜色深沈之葡萄酒产自于纬度靠近赤道的葡萄产区(南、北半球皆然),或较佳之年份(日照时数较长且热),而且这种色泽深的葡萄酒,令人可预测到在舌间有着强烈、劲道的口感印象。换言之,颜色较浅的葡萄酒,酒质可能比较细致优雅,通常来自离赤道较远的葡萄产区,或较寒冷之产区,亦或欠缺阳光照射的葡萄年。
酒的最边缘地带永远是如水般一样(变化与Rim Proper同)。如水边缘之前端的色带(酒体本色边缘),其颜色会随着年龄之增长而渐失其色。
红葡萄酒边缘之酒体本色(非最尽头的水色边缘/Rim Edge)可提供许多的讯息。
以概括性的说法,本色边缘(Rim proper)狭窄时,表示葡萄酒之酒龄浅,及拥有相当的精华物(extract),可能以果粒小而皮厚之葡萄酿制而成,或葡萄之生长地方受到干燥、阳光充足之大自然环境的影响。酒体本色(Rim proper)较宽时,酒的色素、精华物较少,暗示着葡萄酒酦酵时葡萄果实破皮的比率偏高,流出的汁液多。但也可能是葡萄来自高产量的葡萄树藤,或薄皮的葡萄果实,或来自较寒冷的地区,或葡萄之果实生长期遇上了多雨气候所导致。
新酿红葡萄酒之边缘色泽刚开始总是呈现带青色、带蓝色或带有紫色之色韵,然后随着酒龄转化成红色,再转成砖红色。
颜色转换的速度根据葡萄品种,以及葡萄年之特质而定。
褐/棕色转化的色泽程度经常被称为“browning/转化中的褐色/棕色”,而这个颜色与葡萄酒是否成熟有关连(葡萄酒是否准备可饮用),比实际上已陈熟多少年数还精准。
在某些情形下褐/棕色转化的速度会比较快。我们发现有些葡萄品种,如美乐(Merlot)、歌海娜(Grenache)等,转化的速度比起其它的品种快,另外,酒酸偏低,阳光照射多的地方,及年份比较不稳定的葡萄酒,其转化的速度也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