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说茶1001夜,梦回1939,筑茶时代。刚接完电话,答复茶友有关筑茶工艺,就有了这个题目。原计划的题目推后。 cf!k
9x9Z
8(f0|@x^
G~tOCp="p
筑茶,听起来很有气势的一个词,在现在强调文化的时代,如不细加了解,估计又成神词,或者成为神话般的工艺。制茶,显得商业化和恶俗,筑茶,听起来神秘感和神圣感,容易让人肃然起敬。大滇飞扬,焚琴煮鹤,把这么一个美好的名字用大白话说出来,实在有点于心不忍。但,还得说。 fG$.DvJuK
x71!r
筑茶这个词,最早见于李拂一先生《佛海茶业概况》,大致写于1939年。这篇文章可说是现在研究普洱茶的必读,有好事者取其只言片语,夸大其事,宣称工艺复古,筑茶,始于1939年等,实则大谬不然。先生写道: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 h
%^kA@3F
"l,EcZRjTz
<({eOh5N
解读如下: `LU,uz
L0VR(
一,杀青、揉捻、晒青工艺明晰,故原料为晒青毛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