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 | 勋章中心 | 精华主题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今日:29 | 昨日:273 | 最高日:31964 | 主题:326795 | 帖子:2437469 | 会员:234655| 新会员:adanvrooma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主题 : 转:我说喝酒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等级:黄金社员
权限:社区顾问

信誉: 25 分
贡献值: 6962 分
淘酒币: 15 枚
保证金: 0 元
功力值: 0 分
发帖: 3682

店铺年度起始:
店铺剩余天数: 0 天
认证年度起始:
认证剩余天数: 0 天
注册时间: 2009-09-14
最后登录: 2017-02-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9 16:52

转:我说喝酒

分享到:0
我说喝酒

徐翼生


“喝酒”是个陈词滥调。

“说喝酒”也是老生常谈。

“我说喝酒”与众不同。

   一个喝酒人说喝酒。一个从北方喝到南方,从国内喝到国外的喝酒人说喝酒。一个从小到老,喝了60年的喝酒人说喝酒。

   客官问:你多大年纪啦,喝了60 年酒?不大。六十有二。两岁就喝,一直到今。

   话说。在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老儿子,大孙子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我就是我爷爷的命根子。爷爷是个喝酒人。能不把喝酒传承下去吗。能断了这个命根子吗?所以,还在我吃奶,不会吃饭的时候就训练我喝酒。开头是用筷子沾着酒,滴到我的嘴里。二锅头度数高,为减少辛辣,在酒面上划支火柴,点着烧一下,度数就下来了。再不,就加点糖。就这样,爷爷把我精心培养成一个喝酒人。

   说起来,我们家可称为“酒家”了。

   从我太爷说起。

   我太爷也想喝酒,但不敢喝酒。他是“在加礼”。我现在也没搞明白什么是“在加礼”好象是一种什么帮会。“在加礼”有一条规定不准抽烟喝酒。所以太爷不喝酒。

   爷爷好喝酒。爷爷是有名的木匠。他有一条择业原则,“馋学手艺,懒出家”。他给人做手工活时,总是要四菜八碟烧酒烫上。爷爷喝酒从不喝多误事。喝酒主要是解馋、解疺、解闷。我记得。1956年统购统销,爷爷发牢骚。共产党那点都好,就是烧酒定量供应,我没酒喝,不好。三年困难时期,爸爸为了让爷爷有酒喝,每月要拿出工资的一半给爷爷买酒喝。爷爷说,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儿子。

   爸爸能喝酒,但不常喝。一生只放量(指开怀畅饮)过两次,却也够惊天动地的了。一次是,日本鬼子倒台。同事教师在一起喝酒庆贺。晚间醉倒在回家的路上,第二天才被人发现,用车拉回 家来。醒酒后,妈妈埋怨,爷爷说值,人家大人物郭沫若为庆贺胜利醉倒在莫斯科外国人面前,不但没人笑话还登报了呢。另一次,文革后爸爸被从牛棚解放出来,县委举行酒会招待老干部。他喝醉酒拔出抢一个劲地朝天放,吓得人直往地下趴。

   叔叔喝酒,酒喝成癖。叔叔在父辈中排行老九,所以我们叫他九叔,人都称他“酒叔”。一是倾家荡产地喝,二是没命地喝,三是喝酒不要家也不要命。为此九婶娘悬梁自尽。至此九叔才醒悟戒酒,这个劝戒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说到第四代喝酒人。话就长了。

说说我喝酒。

先定量分析。

绝对酒龄不敢说最长,相对酒龄(酒龄除以年龄)肯定是不短。人生相对酒龄最大值是1。我目前是60/62=0.9677。单场酒量不大,但可场场不落。55度二锅头一顿一斤,啤酒4瓶,果酒俩瓶。可单打独来,也可混合齐上。

俗话说,喝酒不藏,藏酒不喝。我是即喝酒又藏酒。每有新酒上市,总要尝一尝鲜;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打听一下,有什么“地方好酒”,总要品一品香。我家里的藏酒有1972年的茅台(绝对真品当时8.00元一瓶买的)虎骨酒、鹿茸酒、野山参酒;洋酒有人头马、拿破仑、XO;还有在前苏联买的叫不出名子的酒,等等。

定性分析。

用一句时尚的话来说,是“与时俱进”。就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不一样地喝。

儿少时,是大人宠着喝。

读书时,没有喝酒的环境和条件就不喝。另外学生喝酒被看作是不端行为。(我可是从上小学到大学都是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小到班学习委员,大到校学生会主席,还当过省学联代表。)我当然是不能去喝酒了。

参加工作,走上社会有了工资收入。开始正式喝酒了。这时是。嘴馋了喝一点。心闷了喝一点,高兴了也喝一点。过年过节喝一场,亲朋相聚喝一场。工作沟通也要喝一场。这种喝法。数量不大,场次不频,随心所欲。从未喝多,更不成瘾。友人说:“喝酒是好事,也是坏事,......问题是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必须掌握一个度!”这时是我喝酒的最佳“度”了。也是我喝酒的最好时期。这种喝法才能喝出喝酒的真谛。喝出生活的情趣,喝出人生的美好,喝出情感的五光十色。

最坏的时期是我走向仕途的路上。这时期喝酒是为了应酬,上级来人需要陪,下级来客需要喝。上级敬酒不喝是对领导的不敬;下级敬酒不喝是对群众的不爱;同事敬酒不喝是对不给人面子。喝了别人的敬酒,还要喝回敬的酒。这样的酒场是天天都有,一天至少2顿。高峰期,在我主管常务时,有一天中午是4场8桌。有上级检查,有兄弟单位拜访,有会后进餐,还有下属部门来客。而且又不在同一酒店宾馆,我是驾着小车满城跑地喝。这时喝酒是沉重的负担,又不得不喝。喝酒是工作的需要,又不得不为。这个“度”自己就左右不了了。我不敢说我没喝醉过,但敢说没失态过,没出过丑。这就很不容易啦。

退二线以后这一切都过去了。喝酒又回到了我的最好时期。酒啊我爱你!

说完我自己喝酒再说说我们北方人喝酒。北方人能喝酒。有诗为证。“舒心的酒千杯不醉….”诗人郭小川专写我们北方林业工人的。现代流行语“…..不到广州不知钱少,不到东北不知自己酒量小。”也是说北方人酒量大。

为什么北方人能喝呢?据我观察原因有三。

一和气候有关。“天冷喝点酒暖暖身子”这是冬天劝酒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冷天喝酒并不能暖身温体,不仅书上这么说,我爷爷一小就告诫我。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头上街装酒回来。路远又遇见大风雪。他以为喝酒能取暖。冷了就喝,冷了就喝。结果是越冷越喝,越喝越冷,最后是手里拿着酒瓶子,冻死在路上了。书上的科学说法是。酒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毛细血管扩张,加剧散热,不利保温。

说到这儿,有个温罄提示:“请君莫为我的第一个原因所误导”。

二和北方人粗犷、豪爽、讲义气、好交好为的性格有关。古有桃源三结义是以酒为盟。今又普遍流行着“烟酒不分家酒”“朋友朋友,以酒会友”酒成了交往沟通的媒介。酒桌成了交往的平台。

三是习俗、祖传。洒家就是祖传的典型。北方的少数民族更好酒。我常和鲜族朋友喝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有酒友介绍,结识一位鲜族朋友。第一次相识,请我到家喝个见面酒。早就知道鲜族人能喝。我还是早有准备,结果还是喝多了。鲜族人喝酒是炕上喝,炕下跳。喝到兴致时,就载歌载舞,唱起来,跳起来。跳累了,解酒了,再喝。周转轮回,可以从早喝到晚,从晚喝到天明。在鲜族农村家里,炕很长,长的有十来米长,一起能放四、五张桌子喝酒。那天,为了会我这个新酒友,主人找来了男男女女二十多人,炕上放了三张桌子。刚一入座,女主人就上来给我敬酒。一两一杯的酒杯一共斟了六个。酒场上的规距我知道。她三杯敬我,我必三杯回敬。这样下来,单对她一个人,我就得喝6两(55度老白干)。她敬的酒我若喝了,后面还有20多位来敬酒,我同样也得喝。这还了得。我忙说不可不可。我可没那么大酒量。于是女主人就自己一口连喝三个。这你还喝不喝?我说我实在不能喝这么多。然后她立刻跪在我面前说。你喝不喝?不喝我就跪着不起来。按我们朝鲜人的规矩,这酒你是非喝不可的。后来还是我的酒友和男主人出面解围。我喝了三杯,但是换成三钱一杯的小杯。这才算过了头一关。

蒙古人喝酒也豪放,是大碗的酒,大把的肉。请你喝酒,你不喝醉了,那是看他不起。不够朋友。

我们林区还有鄂伦春人,逢酒必醉。有时喝醉了就动起拳脚,甚至是刀光血刃。但第二天醒来什么事儿没有,照样是朋友,照样喝。据说,他们有个规矩,醉酒伤人甚至死亡也不承担法律责任。(喝酒杀死人的事,我只是听说并未见过。)

其实,我们在酒桌上也长发生过口角,也有过拳脚相加的时候。都是,第二天见面。“噢!昨天酒喝潮了,是不我把你骂了?还打了你几拳?没事吧!”“没事,没事!”“那好,今晚我请你喝酒,昨天不算数,今天推倒重来。”连个道歉的话都不用说,就了结了。我每遇到这样的事,还暗自高兴,这回又有酒喝了。
管理员注:社区仲裁鉴定组(仲裁)成员。
信用档案:获得社区五星级最高信誉级别!
获奖:0911赞助原创帖大赛获得贡献奖章,社区储值卡一张;荣获09年度优秀买家奖;2010优秀社员提名奖。
违规:暂无。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业白酒老酒收藏投资交易网站) » 淘酒交流
淘酒-河南省老酒收藏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主办 社区信箱:taojiu@163.com 常年法律顾问:张羽律师
豫ICP备17007660号-1 豫公网安备41080002000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