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读“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时,往往联想到书中自有颜如玉。后来读“清酒既载, (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和“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时,才觉《诗经》中也有美酒飘香。
酒与诗词向来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传统诗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往往少不了酒的陪伴。几杯黄粱下肚后,诗人的情思便会随着酒后的灵感不绝而来,诗就象打开了闸门的水流,哗哗地流淌。诗人或借酒飞扬诗的香魂,或以诗增添酒的意趣,诗酒一家,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可以说,如果没有酒,我们今天所能欣赏到的名章佳句不知要薄了多少。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诗与词,酒不过也就是人们用来温温皮囊的饮品罢了。
不夸张的说,中国的文学传统,有着深厚的诗酒烙印。
人诗酒自流芳
人生多飘零 诗酒抒愁肠
古往今来,人大概都有不如意的时候。自古人生多感慨,忧郁和困顿总是与人类相伴相随,稍不注意,几许惆怅便会爬上心头。平民百姓有忧愁,士大夫官人也何尝不是如此。想当年曹操陈兵百万,饮马长江,与孙权展开决战之际也曾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雄心勃勃,一心想成就霸业,早日实现他一统天下的理想,可惜世路艰险,人生苦短,不觉悲从酒中生,不吐不快,挥笔写下了这首悲凉慷慨,震憾千古的《短歌行》。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杜康”便成了酒的代称。可见酒能“酿”出诗,而诗则赋予酒更鲜活的灵性。
诗酒消愁的篇章最典型、最多的应数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的诗篇多半也是借酒浇愁写出来的。且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玄宗时代,李白任为供奉翰林,后因杨贵妃进谗言,不受重用而被逐出长安,因此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李白一生中写下的酒诗有140多首。最著名的还有《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对酒》等等。
因仕途遇挫而惆怅把杯的不独李白,还有博学多才、身通数艺的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想当年的苏轼被贬黄州,满腹的辛酸无处发泄,又深感人心叵测,光阴匆匆,人生虚无,寂寥惆怅不免泛滥。他爱喝酒,但常常找不到酒伴,赏月又总是遇到乌云遮挡月光,到了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时,也只能独自把杯,凄凉远望。
自古情绵绵 尽在酒章中
红尘路漫漫,不知有多少人为情所累。说到此,不禁想起以前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陆游在二十岁时曾与同乡的女子唐婉结婚,两人感情笃好,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硬是活生生地把这对恩爱夫妻拆散。但陆游爱唐婉依然是那么情深依旧。时而想起唐婉那双红润细腻的手,可怜独自饮酒,酒把心事化成句句动人的诗篇。
如果说酒诗可以寄托离散后那份情意绵绵的相思,而以酒送别朋友则更有一翻难舍难别的心情。读读王维的《渭城曲》,时时想想朋友之间那份难得的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和这一首诗中。
俗话说酒色一家,酒与诗词中自然也少不了酒色与浪漫之情。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当年宋仁宗在位时,出了位放荡不羁的柳永,他无数次应试,但都金榜无名。他似乎很不在意人间的功名利禄,常常流连忘返于歌妓花丛间,还笑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殊不知,正是他那浪漫的词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所以就是不让他中选,并回他的诗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另外,爱国爱家之情,生死离别之情,也在美酒与诗词中尽意挥洒得淋漓尽致。
想当年身在塞外的范仲淹那份思家之情,也如数的表露在他酒后那首《渔家傲》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为了那份俸禄,范仲淹不得不忍受离别亲人,只身塞外的凄苦。他多么希望南飞的燕子能为他捎封家书,报报平安。但家是那么遥远,只好借酒入梦,而几杯黄汤下肚后,依然长夜难眠,不免偷偷地流下了男儿泪。
比较起来,倒是南宋的辛弃疾表现得更具男人气概,也更象个军人,我们从他的酒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以看出,辛翁多想飞马塞外,出征沙场,恢复国土,但可惜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好在酒后舞舞剑,梦里回想战争的场景了。
我更欣赏王翰的《凉州词》来得悲壮豪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没有不死人的,既然当了兵就得把生死置之度外。在那出征的夜晚,将士们个个捧着白玉制成的酒杯,正在开怀畅饮,忽然马背上传来出征的琵琶声。将士们正在微醉中,就算这时候战死沙场,也只不过是象醉了一样躺在地上而已。
红颜诗酒更风流
把着美酒吟诗赋词的似乎除了男人还是男人。煮酒论英雄也好,把酒问青天也好,好象全是男人们在那里舞文弄墨。
其实巾帼不让须眉,出自女文学家的诗酒篇章可说是才高八斗。
相传汉代司马相如酒后一曲《凤求凰》,开启了卓文君的心扉,于是她不甘寡居,夜奔当垆,投入了司马相如的怀抱。他们共同酿酒,以酒谋生,过上了恩爱的日子。不过好景不长,后来司马相如薄情如纸,要纳妾享乐。对此,卓文君把酒赋诗,严加谴责:“......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斗。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班婕妤在失宠于汉成帝之后,为爱情的毁灭而愁上心头,于是把酒做赋曰:“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古时,觞是盛酒的器具。可见班婕妤是在一杯一杯的酒中,消忧解愁,又在一句一句的词中寄托情感。
唐代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也曾借酒赋诗,诗酒表露了她无限的相思: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女文人中,篇章最为丰厚,成就最高的恐怕要算南宋词人李清照了。李清照的词几乎首首不离酒,最著名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诗酒最豪气的当数秋瑾,她为旧中国妇女的解放而呐喊,借酒抒发革命的壮志豪情:
不惜千斤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诗篇犹在续芬芳
几千年的时间流逝之后,我们面对的都只是遗迹和书稿,诗篇和其他的文字散落在记忆之中,最为生动的,几乎就是那纵贯数千年的酒香。
我们幸运自己的民族依然能拥有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作为这个伟大传统的一部分,诗歌文学必将延续,酒的影子和酒的灵感也必将延续。
我们当然要期待,会有另一个高峰崛起,另外的杰作流传,而美酒将依然是梦想,并把梦想带给新一代的诗人和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