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介入老酒收藏时间不长,也谈谈自己对酒的一点浅薄之见。希望大家不要见笑。
之见一:酒质有好坏吗?酒精酒PK粮食酒。只要制造过程卫生健康,符合国家标准。其实质量都是区别不大的,差的是喝酒的心态和环境而已。价格再高的酒,在炎炎烈日下饮用也只剩下苦辣的感觉,价格低些的酒,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52度酒成本(厂方除税)来算粮食酒的成本不会超过8元,液态优质酒精的成本不会低于1。5元(很劣质的酒除外)。但售价差距巨大,是因为酒的售卖对象需求的引导作用。喝酒主要的是享受饮用的环境和心理需求,而不是酒质量为主。口感是鉴赏家和白酒评委的工作,大部分人对酒的质量分级只能有比较粗旷的区分。2000年之前茅台酒卖不过五粮液,很大的原因是茅台酱香不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口感需求。现在喝的人多更多的是腐败人群的引领而已。不同香型的酒你能用酒质区分吗?恐怕大部分人只能以价格和自己的爱好来估算的吧。
之见二:老酒收藏的价格衡量?老酒随着参与饮用和收藏的人群越来越多,稀少的品种他就有了类似古董的属性,收藏功能为主,饮用退居次之。有人说老酒早晚要喝掉?其不知收藏字画早完也都要变成碳元素,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谁都认为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拥有它的人。所以一部分名酒会以稀少而价贵。这也是这陈年名酒价格暴涨起来了。
之见三:价格炒做,经济利益驱动。近10年来价格的波动已经几乎渗透了生活所涉及的各个行业。我想大家深有体会。五湖四海,皆为利来,有了利益就有了操控,从老茅台的价格暴涨,都是囤积、哄抬、出货的过程。其实新酒的价格上涨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农产品、房子、股票等哪个不是这个原因。
之见四:老酒的收藏误区,以质量为王。酒质量不是衡量老酒价格的主要标准。很多老酒的价格上涨,一些资深的“饮君子”起到了“逗你玩”的作用,口感不等于质量,口感好不代表质量好。80年代茅台价格卖1万,是因为比新茅台质量好10倍吗?恐怕还是稀少的原因,要不然新茅台放上20年也可以升值10倍,光囤茅台也就发财了,这也新茅台暴涨主要理由吧。新酒与老酒的口感好坏主要是心理上引起的口感变化,而不是质量上的,恐怕没有几个敢去到国家质检局做化验。搞不好会出很多“东东”。
之见四:中国高端白酒是以不限产为基础的价格上涨,注定了是一个吹泡泡的过程。解决不了产能透明化,新酒价格永无天日。如此反而论证了老酒价格上涨的空间。当然是以90年代以稀少为主。
之见五: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酒州。